第173章 山越克星:賀齊、全琮、呂岱列傳_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 > 第173章 山越克星:賀齊、全琮、呂岱列傳

第173章 山越克星:賀齊、全琮、呂岱列傳(1 / 1)

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),剡縣縣衙,新任縣吏賀齊盯著案上的狀紙,筆尖在"斯從橫行鄉裡"幾字上劃破竹簡。主簿低聲勸諫:"斯氏為縣中大族,山越皆依附,恐激生變亂。"他猛然拍案:"若縱豪強,何以治縣?"次日升堂,斯從被五花大綁押至,竟當庭辱罵:"賀齊小兒,敢動我一根汗毛?"賀齊冷笑,手起刀落,血濺公堂。

斯從族黨千餘人舉兵攻城時,賀齊已率吏民在城頭嚴陣以待。他故意打開城門,待賊軍湧入一半,突然擂鼓,伏兵儘出。混戰中,他的環首刀卷了刃,仍追著賊首砍殺,直至山越潰退。戰後檢視傷口,左臂中箭,他卻笑道:"此血可教山越知,剡縣有賀齊在。"

建安十三年208年),林曆山峭壁下,賀齊望著數十丈高的絕壁,麾下將士皆麵有難色。他沿山徑密探,發現北側有處隱險,雖僅容單人攀爬,卻可通山頂。當夜,他親自挑選二十名輕捷士,以鐵戈鑿坎,係繩而上,待百人登峰,四麵遍插旌旗。

黎明時分,賊軍見山頂遍是官軍旗幟,鼓聲震天,頓時大亂。賀齊趁機督軍從正麵強攻,箭矢如雨而下。賊帥陳仆墜崖而死,七千賊眾投降。戰後,他在石壁刻下"賀齊破賊處",山越見之,皆望風而降。孫權聞報,歎道:"公苗治越,如快刀斬亂麻。"

黃武元年222年),曹休伐吳,賀齊率軍至新市,見洞口諸軍因風災溺亡大半,將士失色。他的船隊卻因未渡江而獨全,船身雕刻丹鏤,青蓋絳襜,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曹休遠遠望見,對左右說:"賀齊船如山林,必有伏兵。"竟不戰而退。

這位性好奢綺的將軍,治兵卻極嚴。他的鎧甲必用蜀錦裹邊,兵器皆刻姓名,曰:"戰死者,以此歸鄉。"建安二十年215年),徐盛失矛被圍,他單騎突入敵陣,矛尖挑落敵將頭盔,大喝:"徐將軍矛在此!"從此"賀齊救矛"的故事,在江東軍中流傳。

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),吳郡碼頭,全琮望著空船苦笑,父親全柔的怒斥猶在耳邊:"數千斛米,豈容妄散?"他長揖到地:"見中州士人困厄,如見己饑,故振贍之。"此後,依附者以百數,他傾家資供養,聲名遠播。孫權聞其名,授奮威校尉,令討山越。

他至牛渚,不急於開戰,卻遍訪山民:"汝等何以為盜?"得答:"苛稅如虎。"遂請孫權減免賦稅,山越感其德,竟有數千人自縛來降。他選精壯為兵,餘者歸農,時人謂"全校尉治越,以仁為本"。

黃武七年228年),皖城戰前,諸將欲分兵捕六安散民,全琮按劍止之:"乘危僥幸,非國家大體。若敵伏兵,悔之何及?"陸遜稱善,遂合兵攻曹休。他率部斷敵糧道,見曹休軍陣稍亂,立即揮軍突擊,斬敵數千。

孫權在武昌設宴,舉酒屬琮:"子璜前諫討夷州,孤不聽,致士眾疫死,今悔之晚矣。"全琮叩首:"臣但為社稷慮,陛下能納諫,乃吳之福。"其謙謹如此,雖宗族貴盛,仍常著布衣草履,與士卒同飯。

延康元年220年),交址海岸,呂岱望著士徽的叛軍壁壘,對諸將說:"徽恃累世之恩,必不虞我速至。"遂率三千人夜渡,破曉時分已至城下。士徽兄弟肉袒出降,他卻不顧眾議,儘斬之:"不立威,無以鎮邊。"

九真郡叛亂,他率軍深入,見蠻兵據險而守,便令士卒偽裝成商隊,暗藏兵器。蠻人見貨物繁多,爭相來購,他突然拔劍,斬蠻酋於市。從此,"呂將軍到,蠻夷降"的歌謠,在交州傳唱。

赤烏十年247年),武昌宮,孫權望著八十歲的呂岱,見其腰佩寶劍,甲胄鮮明,不禁感慨:"定公老矣,猶能跨馬乎?"他朗笑,翻身上馬,馬蹄揚起塵土:"臣雖老,尚可斬賊!"遂領命討廖式,星夜兼路,斬式於陣前。

他在交州十餘年,不餉家資,妻子饑乏。孫權知之,自責道:"股肱耳目,竟不知定公家門困苦!"賜錢米布絹,他卻分與士卒:"軍人猶有饑寒,岱何敢獨受?"臨終遺令:"素棺疏巾,毋違吾誌。"

黃武七年228年),鄱陽郡府,周魴對著銅鏡,手起刀落,割斷長發。他深知,唯有自毀形象,才能讓曹休深信不疑。七封詐降箋,字裡行間滿是"被逼無奈"的苦衷,尤其提及"東主疑忌,禍在漏刻",竟讓曹休動了惻隱之心。

曹休率十萬大軍入皖那日,周魴登上城樓,望著漫天旌旗,對左右說:"成敗在此一舉,若休退兵,吾頭當懸於城上。"及陸遜橫截敵陣,曹休大敗,他卻在戰後苦笑:"吾發可複長,而詐降之名,將永載史冊矣。"

赤烏元年238年),豫章郡,董嗣據險劫掠,吾粲、唐谘攻數月不克。周魴卻不發兵,隻遣間諜潛入,揚言"呂岱大軍將至"。董嗣恐懼,欲降又疑,他便讓間諜故意泄露"隻誅首惡"的消息。嗣弟果然詣陸遜降,數郡遂安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他在鄱陽十三年,賞善罰惡,竟讓昔日反叛之地,變成"道不拾遺"之境。臨終前,握著兒子周處的手:"為將者,智勝於力,昔吾斷發賺休,非勇而是智,汝當記之。"

赤烏五年242年),永興田間,鐘離牧望著自己墾熟的稻田,對前來認田的縣民說:"田荒則墾,汝認則歸汝。"縣長欲治民罪,他卻辭官歸鄉:"以稻殺人,非吾願也。"民慚懼,送米六十斛於道旁,他閉門不受,從此"鐘離讓稻"的故事,傳遍江東。

永安六年263年),武陵郡府,諸吏皆勸"漸安蠻夷",鐘離牧卻拍案:"魏寇已至赤沙,若待其根深,悔無及矣!"遂率三千人,緣山險行二千裡,斬叛酋百餘人。有人勸他:"潘浚討五溪,用兵五萬,公以三千深入,太險。"他笑答:"非常事,行非常法。"

戰罷歸郡,他見府庫空虛,竟將自己的俸祿分與士卒。卒官之日,家無餘財,士民皆泣拜於道:"鐘離太守,活我等於水火。"

賀齊以剛猛立威,斬豪強、破峭壁,如利刃破繭,定山越之亂;全琮以仁智服眾,散米賑士、謀定後動,如良玉溫潤,成社稷之器;呂岱以清恪靖邊,萬裡赴難、暮年掛帥,如蒼鬆挺立,鎮南疆之危;周魴以譎詐製敵,斷發賺休、智誅叛酋,如奇計迭出,破強敵之膽;鐘離牧以仁義化民,讓稻感民、速戰平蠻,如春風化雨,潤吳越之地。

此數子者,或剛或柔,或智或仁,皆能在山越反叛、邊患頻仍之際,以各自所長,寧內難、綏邦域。賀齊之猛,全琮之穩,呂岱之忠,周魴之智,鐘離牧之仁,共同鑄就江東內部的穩定基石。當孫權卑詞事魏、外禦強敵之時,正是這些治世能臣,掃平內患,使江東無後顧之憂。他們的故事,如吳越之地的岩畫,雖曆經千年風雨,仍清晰可見當年金戈鐵馬、仁政惠民的赫赫功績。

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:()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撿到未來親兒子,我無痛當媽! 女王大人請饒命 藏孕肚另嫁他人後,他下跪追妻 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 穿到四零,我靠超市空間養全家 暴君的第一佞臣 養獸夫,揣萌崽,二殿下她逆襲啦! 半盞軼事 這個出馬仙有點der 被殺後,我穿成了九千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