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業大明戰力確實很強,但本質上還是史詩級秘境,而藍星的二戰科技水平,也能勉強達到史詩級。
這樣來說的話,單單在體係方麵,工業大明和藍星二戰科技是一個水平。
但如果放到實際的戰鬥能力方麵,工業大明是能夠完全碾壓二戰,甚至能夠與當前藍星打的旗鼓相當,甚至有所優勢。
最主要便是其科技點大都點到了軍事層麵,工業大明就是一個明顯的軍事科技強大,而民用科技相對滯後的秘境。
其和當前藍星主要秘境都是一個類型的,當體係最初出現時,其本質上還是點到了軍事上麵。
軍事也是體係最直接的表達方式。
因而從這一點來看,工業大明的民用科技方麵,最主要的變化就是能源替代,軍用科技的增幅確實很強。
王夢江的話,段塵表示認同,從而又引出了另一個問題:
“對於遼東呢?”
他望向了李科。
卻見李科同樣表現的很平靜,說道:
“我們當前大漢的科技體係,看似很原始,實則是幾百年時間下來,對這個高靈力時代完全開發的結果。”
“諸如百家科技,大漢實則都還存在,很多隻是衰落了罷了,其本質上對良種的開發,對土地農機的探索,對手工業的發展探索,都已經極大程度上的運用到了社會當中。”
“大明的科技,始終是靈力的科技,靈力的科技,和華夏的物質科技完全不同。”
“物質科技是從本質上改變其運行方式,無論是機械構造,還是能源利用,無論是能夠遠程傳輸信息的電磁波;還是能夠高效運輸物資的火車,這些是從根本上來提升了生產力的。”
“也就是說,這是我大漢早先完全沒有的技術,完全設想不到的道路,因而才產生了遼東的工業化。”
“但工業大明的本質上,實則依靠的還是靈力,其本身就是對靈力的另一種運用,這和仙道,武道,佛道,法道這些體係相似,其對於生產的提升實則很多都被工業給替代了。”
“在靈力運用上,我們在武力方麵已經探索到了極致,而在生產進步上,實則華夏的科技也基本探索到了現階段的極致,大明的科技不會帶來變革,更多的是補充罷了。”
李科對這個問題很有見解,表達的也非常詳細。
段塵聽後,感覺對自己的啟發很大。
實則,單單從軍事方麵考慮,早先的段塵嘗試過研發火器、引入華夏的優質火炮、流水線生產武器裝備。
但是這些道路,最終都沒有走通。
最根本的原因便是,神話三國的體係,已經將軍事方麵走到了極致。
其手工業生產的武器就是質量最高。
其本土的雲氣體係,軍隊組織模式,就是當前最好的。
而工業化給遼東帶來改變的,實則是最本質的物質革命。
也就是說,華夏的機械設備,不能直接的在遼東本土製造;遼東隻是借助華夏最高質量的機械設備,勉強的完成了自己的本土工業化。
這所謂的本土工業化,就是流水線生產鐵器,和基本的水泥,化肥,布匹,還有農業機械化。
【用機械來製造機械!】
這個工業革命完成的標誌,在高靈力時代,材料強度極大的時代,不可能完成。
這是物理規則的限製。
如果常規來理解,遼東當前的工業,就是嫁接在華夏工業之上,在貧瘠的沙漠中開出的一朵花。
其需要華夏源源不斷的水源輸送。
這個限製,或許隻能到融合藍星才能解決。
“所以說,大明的工業科技,與華夏有極強相似,而大明的軍事靈力科技,我們基本出能完成超越。”
段塵總結出了李科所表達的內容。
其實他總有種神話三國是封建農耕時代的錯覺。
但往往,在神話三國秘境中,很多的科技,都已經在這個環境中達到了極致。
李科先是同意了段塵的意思,進而說道:
“大明的科技,對於我們生產水軍很有用,至於說空軍方麵,遼東暫時不需要。”
說到這裡,一直在旁邊聽著的大明科學家孫思有些不認同,前麵說科技相似,他倒是忍了,但大明有朱雀軍,空軍科技為什麼不需要。
於是他問道:
“水空本就是一體,空軍甚至更占優勢,大明的裝甲能夠完成空中飛行,為何不需要呢?”
按照常規理解來看是這樣的,沒有問題。
段塵隻是笑笑,隨之解釋:
“在大漢,軍隊有雲氣,在雲氣之內,所有飛行單位受限極大;城市有民望,在民望範圍內,更是飛不起來,因而我們的戰鬥中,飛行是極有風險的事情,不僅僅雲氣難以凝聚,而且戰鬥力基本減半。”
“而在大漢之外的戰場,我們根本不需要飛行。”
至於說如何不需要,其實也不必段塵解釋了。
在那種強度下,其實飛不飛都無所謂,雲氣壓製之下,敵人最好腳踏實地的和神話三國的軍隊打,不然就是自討苦吃了。
喜歡曆史秘境:開局神話三國劉備請大家收藏:()曆史秘境:開局神話三國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