甄宓點點頭道:
“母親,如果段塵還不能庇護甄家,那女兒也隻能是嫁給那袁熙了。”
聽到此話,張氏卻是直接拒絕:
“宓兒,這袁家看似顯赫,四世三公,不過袁紹之子相互之間明爭暗鬥,一旦你嫁過去,是非頗多,牽製過深,或許有殺身之禍,母親豈能讓你往火坑裡跳呢?”
曆史上甄宓嫁給袁紹兒子,後來又被曹丕奪得,婚姻也算幾經波折,如果不是其相貌過人,或許早就香消玉殞了。
張氏明白,袁家更多是看上甄家的財富罷了,與其留在混亂的河北,不如在遼東先避避風頭。
“母親,我知道了。”
甄宓點了點頭,臉上憂愁之色未減,在她看來,甄家此時就是一塊肥肉,無論是在河北還是遼東,都會被人惦記上。
母親還是太注重兒女,行為還太幼稚,但終究是為她好。
早先拒絕袁熙本就走錯一步,現在又來到遼東。
亂世之中,他們商賈世家隻能是選擇一個諸侯投奔,母親既然看不上袁紹,那就隻能是這邊的段塵了。
無論如何,自己作為棋子聯姻,總是不可避免的。
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運行邏輯。
····
昌黎郡
昌黎城將軍府
隨著人口遷移的有序開展,段塵也接收到了關羽送過來的情報和一張由豪族登記名冊。
才幾天時間,上麵已然登記了好幾張,仔細一數接近百家了有能力乘坐馬車的無論大小,全部為豪族地主)
“去叫奉孝和晨陽王恒字)過來。”
此事事關重大,還是需要和聰明人商議一下。
空曠的府衙內,案牘前坐著三人,茶碗奉上,段塵也不客套,開門見山:
“諸位,此次倒是出我們預料的,前來的不僅僅是流民百姓,還有上百豪強,按照這樣估算,這次流民潮至少能夠牽動豪強數百,這可不是小數目啊。”
段塵多少有些憂慮的,這些豪強過來無非是要購置土地,建造莊園,安置佃農,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,還是投靠段塵來的。
但如何對待終究是要一個章程的,段塵擔心的是,他在昌黎,遼西還有通遼三郡好不容易搞明白的小農經濟,被這些豪強用巨資破壞了。
甚至某種程度上,他們帶來的貨幣糧食和土地相比作用也少了許多。
郭嘉顯然是一眼洞察到了這一點,還在沉思,而王恒卻並不明白,疑惑中帶著些興奮道:
“主公,有豪強來投這並不是壞事,我們不僅僅能夠得到緊缺的治理人才,還能在遼東囤聚大筆的錢糧資源,甚至活躍遼東的經濟。”
王恒越說越是興奮,段塵卻也並不奇怪。
他本身就算是昌黎世家代表了,思維雖然跟著段塵更新了不少,但底層邏輯還擺在這裡,用王恒來守城和評定昌黎事務再好不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