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孫瓚本來就是一介武夫出身,對於如何治理地方、發展經濟之類的事情一竅不通。
如今沒了軍糧供應,他為了能夠繼續與實力強大的劉虞相抗衡下去,便不得不采取極端手段——到處燒殺搶掠當地的百姓來獲取軍需物資。
趙雲原本以為隻要能打敗劉虞,所有這一切混亂不堪的局麵都會隨之結束,一切都將會重新恢複到以前的樣子。
但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,好不容易攻入城中之後,公孫瓚所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居然不是安撫民心或者整頓軍紀,而是下令屠城並大肆劫掠城中百姓的財物!
“子龍,你不知我!”
公孫瓚隻落下一句,而後不再管趙雲抵觸,安排麾下士兵開始狂歡,獨留下趙雲風中淩亂。
其心中惱怒,並未解釋,隻是在心腹陪同下,進入內府之中。
關靖不忍,上前詢問:
“主公,子龍將軍也是一心為民,忠心勸諫,怎麼能如此冷漠呢?”
還想說下去,卻被公孫瓚製止:
“關靖,你不要勸了,府庫錢糧我並非要自己貪取,隻是入主幽州,所費頗多,未來少不了用度,今日之事,雖然有為人和,卻能換來軍士效忠,百姓畏懼,並無不可。”
說罷,他歎息一聲,不再多提此事。
軍閥有軍閥的想法,趙雲有趙雲的思維,相互碰撞之間,隻能有所損傷。
翌日,趙雲便以家兄亡故,需要守孝之由帶著隨行鄉勇離去,公孫瓚並無阻攔。
關靖想要騎馬追回,卻難以追趕,隻能回到薊縣,望著滿目瘡痍,來到府內,語氣多有不滿:
“主公,子龍將軍乃是當世名將,又怎能因一時衝突而放棄,現在主公親自追回,尚有機會!”
卻見公孫瓚處理軍政事務忙的焦頭爛額,聽關靖勸告,卻隻是歎息:
“我與子龍衝突已久,子龍之性,恐怕在天下諸侯之間都難以相融,不如放其回去,讓其好好想想,必然能理解我的苦衷啊!”
公孫瓚雖然惋惜,卻也不後悔。
“成大事者,當不拘小節,不能有婦人之仁,子龍雖然有武勇,可性子終究太過於仁厚,不可為大將也!”
“此去也能讓其思從己過,等待一年我便親自去請,再行解釋,必能將其請回。”
公孫瓚絕對不是剛愎自用之人,他是能聽從勸諫的。
但趙雲與他的矛盾,並不是對於百姓態度那麼簡單。
且說他被劉虞斷糧,麾下百姓流亡無數,糧草不足維持大軍,如果不行劫掠,那他必然自行潰散,甚至死無葬身之地。
而入城所謂劫掠,也隻是為了士兵賞賜而已,其中好處無窮。
卻不知,公孫瓚所謂大局,卻隻敢向百姓揮動屠刀,對於世家莊園卻是無一損傷,其中“雙標”和曹操無異。
······
喜歡曆史秘境:開局神話三國劉備請大家收藏:()曆史秘境:開局神話三國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