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奉孝,還請一一交代。”
段塵請示,郭嘉也不賣關子直接說道:
“劉虞為幽州牧,在幽州素有民望,但此時交惡公孫瓚,雙方之仇不可調解,加之後方還有袁紹等謀士謀劃,此次選擇我們必須要謹慎。”
“一旦選擇劉虞,那便必然要與公孫瓚交惡,二人難有兩全法。”
郭嘉說完,段塵沉思,簡雍卻是恍然大悟:
“奉孝,是我太小看袁紹了,其麾下謀士如雲,一旦我們選擇劉虞,其使者必然聯合公孫瓚,構成聯軍圍攻遼東,到時候我們將與河北完全敵對。”
早先眾人的視野僅僅放在幽州,卻沒想到南方還有袁紹的乾涉,此時的天下,袁紹和袁術勢力最強,特彆是袁紹,平黑山軍之後,將手伸向了並州南部,最近很可能要前去收取青州。
一連橫貫三州之地,南方的曹操也為其附屬,唯一的敵人便是北方的公孫瓚和段塵了。
“奉孝之言我已知道,不知所謂三計又是如何?”
段塵也想明白了一些,有些問題,他雖然站在曆史的高度上,還是很難理解,畢竟變數已然發生。
按照曆史思維來看,袁紹公孫瓚必然交惡,而且相互廝殺,甚至某種程度上還是勢均力敵。
但現在幽州人口和郡縣被他占據大半,早先公孫瓚實力至少被削弱一半以上,其餘袁紹聯合來解決他,並不是不可能,甚至已袁紹謀士團聰慧,很可能已經開始謀劃了。
好在,他也有頂尖謀士。
隻見此時郭嘉不言,隻是一揮手,黃河以北三大地塊就相繼升起,一紅,一紫,一綠。
仔細看來,紅色地塊麵積最大,竟然比紫色地塊和綠色地塊加起來還要大上一些。
而且周邊地形封閉,易守難攻,顯然就是遼東。
而紫色地塊占地最小,上麵標注的人口和兵力也是最少,自然是現在的公孫瓚。
最下麵的綠色地塊,占地雖然不大,但人口極多,軍力極強,文臣武將無數,這自然就是現在的北方一霸——袁紹。
隨著郭嘉操作,人口,兵力,文臣,武將,氣候,地形,內政,經濟,後勤,交通等各種要素相互顯現,這【天地棋盤】越發豐富。
“主公且看,如今大漢鬥爭之核心在河北,而河北之核心便在主公、袁紹、公孫瓚三人,三人若分勝負,則大漢局勢明矣。”
隨後,郭嘉將三地之條件一一標記,看的段塵和簡雍二人是目瞪口呆,其人說道:
“三地之中,主公優勢在於割據遼東,山海相阻,自成一係,地利人和,進退有度,於此三家中,雖不算最強,卻足以自保,進則能入主河北,定鼎天下,退則能夠割據一方,再造中原,徐徐圖之。”
“然則,主公內部種族複雜,體係雜糅,中堅人才急缺,背靠家族,卻難以直接轉換為底蘊,成長太快,急需時間來沉澱,總之便是根基不穩。”
“而公孫瓚雖然遭受兩方夾擊,且內政紊亂,人口稀少,經濟微弱,但勝在軍力強盛,收複幽州之後,麾下不僅有白馬義從,另有10萬精兵,驍勇悍將無數,不可小覷。”
“最後便是袁紹,其占儘冀州附屬,麾下世家雲從,四世三公,威震天下,當前來看,最有霸主之姿,鋒芒外露,假以時日,如果讓其一統河北,向北能夠威壓遼東,向南能夠從官渡渡過黃河,南吞天下,最為強勢。”
“但其處於天下核心之地,內部世家爭鬥,相互難以統合,人和不利,我們未嘗沒有機會。”
郭嘉分析的非常完善,將三方優劣分析的很是完善,現在的袁紹和公孫瓚還遠遠不到後期,都算是最英明神武之時。
很多勢力內部的鬥爭,還未曾顯現出來,確實還需要等待。
段塵聽後,自是醍醐灌頂,如此從大方略來分析,他還是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,好似是在曆史的雲層中暢遊一般,極為暢快。
簡雍邊聽邊看更是如癡如醉,甚至心中不由羞愧,他一普通二流文士,和封校如此天下之間,差距還是太明顯了。
不等兩人沉醉完,郭嘉便講出關鍵問題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