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時間,眾人勸說,勸說之人,都是本土選用的人才。
他們雖然也是一心為公,但其本身對段塵南下是恐慌的。
不是因為害怕戰爭,而是害怕隨著段塵離開遼東,他就不會回來的。
不僅僅是世家豪族,遼東的工人,自耕農,甚至少數族裔,都對段塵南下並不感冒。
在他們心中,段塵是遼東的段塵,為何非要征戰?這是一個很本質的問題。
遼東人邊緣化習慣了,如今好不容易有一個英才將他們整合到一起,現在這個人即將南下,甚至很可能遷都南方,從此離開遼東,再次邊緣化他們。
這是源自於本能的反抗。
也是段塵必須要考慮和安撫的問題。
還是那句話。
段塵不能離開遼東了。
千萬人口級彆的遼東,自成體係,甚至形成了以段塵為核心的嚴密組織。
一旦段塵離開,短時間看不出,但長時間內部必然分裂。
這種不穩定性甚至影射到了他如今南下。
很矛盾。
甚至是不能解決的矛盾。
要形成戰略優勢,他就必須要填充遼東,甚至遷移周邊人口,全部聚集遼東。
但這不僅僅強大了段塵,也限製了段塵。
好似是劃定了一個圈子,他不能離開太遠了。
不過,好在如今的遼東他還有心腹,有南下的能力和基礎,此時雖然眾臣子勸阻,但最核心的兩位軍師並未發話。
他們和段塵一樣,都感受到了某種機遇,或是風險?
“主公,我們對袁紹的關鍵,就在於袁紹並不明確我遼東之實際戰力,我們有多少精銳,我們能夠出動多少戰力,袁紹都無從得知,也是如此,便給了我們繞襲的機會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徐庶並未回答袁紹給遼東劃定的難題,而是說出了一個關鍵因素。
袁紹小覷遼東了。
袁紹以為遼東不敢與河北同時為敵,他認為遼東會害怕袁紹反攻而不敢南下。
但段塵思考的,從來都不是是否南下的問題,而是如何南下的問題。
他望向了郭嘉,見到他同樣點頭,說道:
“主公,如今袁紹和公孫瓚兩敗俱傷,是是時候了。”
而後,段塵又將目光放到了麾下眾臣子。
無論如何,無論什麼心思,但段塵明白一點,這些人是自己的班底,雖然他們背後或許牽扯到了複雜感情,卻都可為一用。
“諸位,我不會離開遼東,但我必須要為遼東的未來負責,如今南邊局勢危險,我們如若不南下,處處等待忍讓,等待中原霸主出現,新的王朝建立,遼東又該如何?”
“這天下,各州都有各州的霸主,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代表,但有的州,有爭霸天下的野心,有的州,卻僅僅有割據一方的膽魄。”
“其中緣由重重,但我認為,主要在於其州人心,一州之人,當有自身為天下中心的膽魄,自身為天下翹楚的雄心;以往,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,卻為何無得遼東者定天下之言?”
“其中種種,或有我遼東,人心誌短,或有我遼東,地廣人稀,或有我遼東,位於邊境荒野?”
“但如今,我遼東人口千萬,經貿繁榮,土地廣袤,資源豐富,工業先進,英才輩出,這天下核心,中原做得,那我遼東為何就做不得?”
“我隻希望,遼東之民能學秦人之心,能有楚人之誌,邊荒之地亦能鯨吞六國,蠻夷之民猶能問鼎中原,到時候,遼東自是又一個關中。”
段塵此番說辭,雖有詭辯,卻也直擊遼東人內心。
喜歡曆史秘境:開局神話三國劉備請大家收藏:()曆史秘境:開局神話三國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