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院的消毒水氣味尚未完全散去,新的戰場已經硝煙彌漫。
王安剛處理完融資協議的細節,以及應對煙花事故後續的公關事宜,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,或者說挑戰,就擺在了他的麵前。
江州市政府計劃對老城區邊緣的一片大型城中村——瓦窯村,進行升級改造。
這片區域位置不錯,緊鄰規劃中的新商業區,但內部環境臟亂差,房屋破舊,安全隱患突出,改造迫在眉睫。
市政府希望引入有實力、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參與,共同探索一種新的改造模式,既能改善居民生活,又能提升城市形象,還能實現商業價值。
區長親自聯係了王安。
“王總,你上次那個直播我看過,危機處理得相當漂亮,有擔當!”
電話裡,區長的聲音帶著讚許。
“這次瓦窯村的改造項目,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,想找些有想法、敢創新的年輕人來試試。”
“你那個重生奶茶,搞得有聲有色,品牌形象也正麵,有沒有興趣參與進來?”
這對王安來說,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會。
參與政府主導的舊改項目,不僅能獲得政策支持,提升企業形象,更是他拓展商業版圖、從單一的奶茶行業向更多元領域邁進的重要一步。
而且,一旦成功,其帶來的社會效益和品牌價值,遠非開幾家奶茶店可比。
更重要的是,他隱隱感覺到,這或許與係統獎勵的那個“神秘商業資源包”有關。
“區長,感謝您的信任!我對這個項目非常感興趣!”
王安當即表態。
然而,事情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。
消息一傳出,瓦窯村立刻炸開了鍋。
多年的平靜被打破,各種聲音甚囂塵上。
而消失了一段時間的徐浪,再次出現了。
他利用部分村民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和對拆遷補償的期望,開始在村裡煽風點火。
“各位鄉親!政府這是要把我們趕走,把地賣給開發商蓋高樓大廈!”
“那個搞奶茶的王安,就是個奸商!他能給咱們多少補償?肯定把我們往死裡壓榨!”
“我們不能就這麼算了!必須要求天價賠償!低於這個數,誰也彆想動我們一磚一瓦!”
徐浪唾沫橫飛地在村口的大榕樹下演講,周圍圍著一群情緒激動的村民。
他很清楚,隻要把水攪渾,把村民的胃口吊高,讓項目無法順利推進,就能給王安製造最大的麻煩。
他甚至暗中聯絡了一些地痞流氓,準備在關鍵時刻“製造”一些衝突。
一時間,瓦窯村內人心惶惶,矛盾迅速激化。
要求天價補償的橫幅掛了起來,甚至有村民開始阻撓前期勘測的工作人員。
區長也感到了壓力,再次找到王安。
“王總,情況有點複雜,村民的情緒不太穩定,你……有把握嗎?”
王安看著區長憂心忡忡的臉,反而笑了。
“區長,請您放心。”
“給我一點時間,我會處理好的。”
這種時候,光靠談判和承諾是沒用的。
必須拿出實際行動,打消村民的疑慮,贏得他們的信任。
第二天。
一輛半舊的麵包車停在了瓦窯村村口。
王安帶著兩名年輕的設計師,扛著行李,直接走進了村子。
他們沒有去村委會,而是直接租下了村裡一間無人居住、牆皮斑駁脫落的舊瓦房。
這間房子,冬冷夏熱,下雨天甚至還會漏水。
王安的舉動,讓所有人都驚呆了。
包括徐浪。
“他……他想乾什麼?作秀嗎?”
徐浪看著王安帶著設計師在破房子裡忙活,又是打掃衛生,又是拉電線,又是搬桌椅,完全摸不著頭腦。
村民們也議論紛紛,好奇地遠遠觀望。
王安並不理會外界的目光。
他和設計師團隊,真的就在這間危房裡住了下來。
白天,他們走訪村裡的家家戶戶,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、居住痛點、以及對未來的期望。
晚上,他們就在昏暗的燈光下,對著簡陋的桌子,修改設計圖紙。
王安甚至還跟著村裡的老人學了幾句本地方言,沒事就蹲在村口,和那些曬太陽的老大爺老大媽拉家常。
他沒有一上來就談補償、談拆遷,而是聊家裡的孩子,聊今年的收成,聊村裡的變化。
起初,村民們對他還抱有戒心。
但漸漸地,他們發現這個年輕的老板,跟徐浪口中那個“奸商”完全不一樣。
他沒有架子,說話和氣,真心實意地想了解他們的困難。
尤其是當王安和設計師們,拿出初步的改造方案模型,向村民們展示時,引起的震動更大了。
“大家看,我們不是要把大家的房子都拆掉蓋高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