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,技術出身,情商很高,是王安特意從集團總部調來協助未來實驗室的。
“按計劃執行。”王安語氣平靜,“確保所有工作溝通記錄在案,公開透明。”
“明白。”劉明點頭。
接下來的幾周,新的溝通模式開始運行。
蘇菲團隊的技術需求和資源申請,都通過劉明提交。
王安不再像以前那樣頻繁地出現在材料實驗室,即使去,也大多是和張教授或劉明交流。
需要與蘇菲直接溝通的技術問題,也儘量安排在有其他人在場的正式會議上。
實驗室的氣氛確實恢複了表麵的平靜,甚至因為職責更加明確,工作效率還有所提升。
但那根無形的刺,依然紮在某些人的心頭。
一次,在一個關鍵數據分析會議上,王安和蘇菲就一個算法模型的選擇產生了分歧。
“我認為a方案更穩定,雖然初期計算量大,但長期來看風險更低。”王安指著屏幕上的數據對比。
“b方案的效率提升了15,風險在可控範圍內。”蘇菲反駁,語氣帶著慣有的銳利,“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浪費在過度保守上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爭論持續了十分鐘,火藥味漸濃。
旁邊的張教授和劉明幾次想插話緩和,都被兩人淩厲的眼神逼退。
最終,王安深吸一口氣:“這樣,兩個方案並行測試一周,用數據說話。”
蘇菲冷哼一聲,沒再反駁,算是默認了這個折中方案。
會議結束後,劉明追上王安。
“王總,您和蘇菲博士這樣……會不會影響團隊士氣?”
王安停下腳步,看著這個年輕人:“專業領域的爭論很正常,甚至有益。隻要是對事不對人,就沒問題。”
他拍了拍劉明的肩膀:“你的任務是確保信息暢通,矛盾可控。至於其他的,交給時間。”
然而,有些事情,時間未必能完全抹平。
蘇菲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,成果斐然。
b方案在一周後果然被證明綜合性能更優,王安也在全體會議上公開認可了她的判斷。
但她看向王安的眼神,除了專業上的尊重,似乎還多了一層複雜難言的冰冷。
那種被拒絕後的驕傲與不甘,像一層薄冰覆蓋在日常的互動之上,稍有不慎,便可能碎裂。
王安感受到了這份疏離,但他彆無選擇。
他必須在維護團隊穩定和尊重個人情感之間,找到那條最艱難的平衡線。
而遠在城市另一端的沈佳,偶爾會收到劉明關於實驗室進度的簡報郵件。
她從不過問細節,隻是在王安深夜回家時,為他留一盞燈,遞上一杯溫水。
無聲的支持,有時比任何言語都更有力量。
技術瓶頸的攻關仍在繼續,新的挑戰不斷湧現。
安居未來實驗室這艘承載著巨大期望的航船,在突破技術壁壘的同時,也在小心翼翼地繞開人性的暗礁,駛向未知的深海。
喜歡重回09:不貸款你們真以為我沒錢?請大家收藏:()重回09:不貸款你們真以為我沒錢?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