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這些富商大賈,名門望族,士紳勳戚不敢明著和朝廷對抗,但在暗地裡將家中婢奴藏起來,使巡查官吏查不出來,在土地上更是以認乾兒子的名義分得很多田產,而這些乾兒子隻是奴仆。
席思奎率二千名火槍隊對這些未被發現的人進行了突擊巡查。
火槍隊步伐整齊,槍尖在日光下閃爍著寒光,所到之處,百姓紛紛避讓,那些心懷鬼胎的豪紳們更是如驚弓之鳥。
當火槍隊來到一處豪紳的彆苑時,大門緊閉,寂靜無聲。席思奎冷笑一聲,大手一揮,士兵們迅速散開,將彆苑團團圍住。幾個身強力壯的士兵上前,用巨木撞開了大門。
門內,一群家仆模樣的人手持棍棒,麵露驚恐與抗拒。席思奎策馬而入,高聲喝道:“放下武器,你們這是公然違抗皇命!”那些家仆麵麵相覷,卻無人敢動。這時,豪紳從內堂匆匆走出,滿臉堆笑:“大人,這是誤會,都是些誤會啊!”
席思奎目光如炬,掃視著眾人:“誤會?聽聞你家藏有大量奴婢,拒不執行釋奴令,可有此事?”豪紳臉色微變,卻仍強辯道:“大人說笑了,我等皆是奉公守法的良民,怎會做出這等事?”
席思奎不再多言,一揮手,士兵們開始在彆苑中仔細搜查。很快,在一處隱蔽的地窖裡,發現了數十名瑟瑟發抖的奴婢。豪紳見狀,癱倒在地,臉色煞白。席思奎命人將豪紳和奴婢一同帶回,奴婢們眼中滿是重獲自由的希望。
消息傳開,南京城內人心惶惶。其他豪紳們坐立不安,卻仍心存僥幸,試圖繼續隱瞞。然而,席思奎並未給他們喘息的機會,火槍隊日夜巡查,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之處。
在清查土地時,席思奎也發現了諸多貓膩。一處看似普通的田莊,登記的主人竟是個十來歲的孩童,而旁邊的老農透露,這孩子實則是豪紳家的奴仆。席思奎立即展開調查,順藤摸瓜,揪出了一係列通過認乾兒子等手段侵占土地的豪紳。
隨著調查的深入,江南官場的黑暗漸漸浮出水麵。一些官員與豪紳勾結,為他們通風報信、掩蓋罪行。席思奎將收集到的證據一一呈遞給永昌帝,永昌帝龍顏大怒,當即下令徹查江南官場。
一批官員被革職查辦,朝堂上一時風聲鶴唳。而那些曾暗中抵製新政的豪紳們,此刻也紛紛收斂。但仍有個彆冥頑不靈者,妄圖負隅頑抗。
一位外號叫錢萬貫的豪紳,家財萬貫,在江南勢力龐大。他表麵上對新政唯唯諾諾,暗地裡卻勾結江湖勢力,企圖對火槍隊和巡查官吏不利。席思奎得到消息後,決定先下手為強。
深夜,火槍隊悄然包圍了錢萬貫的府邸。席思奎親自帶隊,翻牆而入。府內守衛森嚴,雙方很快展開了激烈的交鋒。火槍隊訓練有素,憑借先進的火槍,很快壓製住了對方。
錢萬貫躲在內室,驚慌失措。他怎麼也沒想到,自己精心布置的防線竟如此不堪一擊。席思奎踹開內室的門,看著瑟瑟發抖的錢萬貫,冷笑道:“你的罪行已經敗露,今日便是你的末日!”錢萬貫癱倒在地,苦苦哀求。
經此一役,江南的豪紳們徹底老實了。釋奴令得以順利推行,大量奴婢獲得自由,他們在官府的幫助下,開始了新的生活。土地也得到了重新分配,那些被豪紳侵占的土地回到了百姓手中。
而在朝堂上,永昌帝開始著手整頓官場,提拔了一批清正廉潔的官員,江南官場煥然一新。
隨著新政的推行,江南的經濟逐漸恢複生機。商業繁榮,百姓安居樂業。秦淮河畔,再次熱鬨起來,卻少了以往的奢靡與腐朽。
內閣首輔張國維看著眼前的景象,感慨萬千:“陛下,如今新政順利,江南太平,這都是陛下的功勞。”
永昌帝微笑道:“這也多虧了眾愛卿的努力,還有你在朕身邊出謀劃策。”
此時,張嫣和趙敏也來到後花園。張嫣笑道:“陛下,如今江南已定,咱們也該好好慶祝一番了。”趙敏也點頭附和:“是啊,這些日子可真是辛苦了。”
永昌帝欣然應允,決定在宛中舉辦一場盛宴,犒勞群臣和有功之士。
宴會上,歌舞升平,眾人歡聲笑語,永昌皇帝看著在座的眾人,目光堅定說道:“江南隻是開端,朕要讓這新政推行至天下每一個角落,讓大明凡日月照到的地方,老百姓都能過上安穩的日子。”
眾人紛紛起身,舉杯相賀,誓言追隨永昌帝,共創太平盛世。
孫傳庭奉旨前往福建泉州去拜會福建海商鄭芝龍。
崇禎皇帝為了收降鄭芝龍,曾封鄭芝龍為遊擊,後又加封為福建總兵,賜姓朱,以示恩寵。
鄭芝龍在福建沿海勢力龐大,掌握著海上貿易的命脈,崇禎皇帝希望通過招撫鄭芝龍,穩定東南沿海局勢,並借助其海上力量對抗倭寇和荷蘭殖民者。
孫傳庭抵達泉州後,鄭芝龍親自迎接,雙方在鄭府進行了會談。孫傳庭傳達了永昌帝的旨意,希望鄭芝龍能夠繼續效忠朝廷,協助推行新政,並共同維護海疆安寧。鄭芝龍表示願意效忠永昌帝,並承諾將繼續為朝廷效力,保護沿海百姓的安全。
會談結束後,孫傳庭在鄭芝龍的陪同下,參觀了泉州港口的船隻和防禦設施。
崇禎六年1633年),鄭芝龍率領水師在料羅灣海戰中大敗紅毛番荷蘭)東印度公司的艦隊,確立了在南海的統治地位。
永昌二年1646年),此時的鄭芝龍正是全盛時期,也是最誌得意滿之時。
孫傳廷提出了讓鄭芝龍北上覲見永昌皇帝,接受新皇帝的冊封的要求,鄭芝龍欣然同意。
收拾打點一番後,內外事務交給其弟鄭芝豹後,鄭芝龍與22歲的兒子鄭森北上前往京師覲見永昌帝。
喜歡王淩在明末請大家收藏:()王淩在明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