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的五軍都督府分為左軍、右軍、中軍、前軍、後軍都督府。明朝五軍都督府是最高軍事管理機構,負責全國軍隊的管理和指揮,包括中央禁軍和地方駐軍的管理、軍事訓練、邊防事務、軍事指揮、軍事後勤和軍事監察等。五軍都督府在明朝的軍事體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,確保了軍隊的組織嚴密和戰鬥力。
永昌帝暫時沒有對明朝軍事架構進行改革,但是,永昌帝對五城兵馬司進行了改革,永昌帝取消了五城兵馬司的名稱,改為治安部,負責地方治安。
同時將治安部改為文職,部長與六部尚書平級。
永昌帝暫時保留了東廠、西廠、錦衣衛這三個特務部門,他認為現在還不是取締這三個部門的最好時機。
既然要在這些職能部門做官,還按照以前的八股取仕肯定是不行的。
所以,經過永昌帝和朝中大臣商議,最後決定秋鬨考試內容為:
國學100分:主要考語言及曆史知識。
數學100分:主要考加減乘除及方程式等常識性數學內容。
科學100分:主要包括了工業、農業、物理、化學、天文、地理等知識。
軍事政治100分:考一些軍事常識和政治常識。
綜合體育音樂繪畫書法)100:考試項目有跑步、跳高、跳遠、單杠、雙杠等項目以及音樂繪畫書法基礎知識,其中體育項目男女考試小項不同。
總共考試五科,總分五百分,本次科考其錄取一萬人,其中鄉試錄取舉人八千人,會試錄取進士兩千人。
這一年可是科舉大放水的一年!
一次錄取二千名進士,聞所未聞,往年一次錄取的名額隻有三百名。
況且,朝廷頒布文告,往年三年一次的科考改為一年一次,這更是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。
全大明都沸騰了,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著永昌二年的科舉改革。
最高興的是上了新式學校快要畢業的學生。
這些知識不是俺平常課本上的知識嗎?
隻要將老師教的知識學好,那不就成了嗎?
這些學生歡呼雀躍,躍躍欲試,但是由於其它省區都是剛建校,根本沒有上中學的學生。
永昌帝即位後將小學改為五年,中學三年,實行八年義務教育。
這些上中學的學生主要集中在山東、河南、北直隸以及京師的原民生會控製地區。
有歡喜,便有人發愁,發愁的是全大明的中了秀才準備參加鄉試的考生。
他們準備的八股文,名篇大作,策論詩文,都好像沒什麼用了。
這些東西好像都不考了。
這該怎麼辦?
朝廷也給了這些考生想了辦法,第一個辦法是去各地中學參加補習班。
由於師資力量缺乏,這些補習班隻有在府一級和省一級才有。
第二條路是購買教材,朝廷針對這五類考試項目編了五本教材,由大明禮部召集優秀教師編寫,大明出版社出版,由禮部統一售賣。
喜歡王淩在明末請大家收藏:()王淩在明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