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斯文的語境顯然是“踢踏舞”和宋真宗的宰相寇準喜歡跳的柘枝舞,拓枝舞源自中亞的民族舞蹈,具有異域風情,舞者身著豔麗民族服裝,伴隨手鼓節奏跳躍旋轉,兼具歌與舞的表演形式。
林相以微笑回答鄭斯文,道:“嘌唱是一種演唱形式,但不是踢踏舞和拓枝舞;最早可追溯至唐代,至宋代發展成熟;成為市井文化中的重要表演形式,瓦舍勾欄中流行嘌唱;與雜劇、說話等伎藝並列;音調曲折柔曼,旋律悠揚,節奏抑揚頓挫,兼具抒情性與敘事性;表演形式以唱為主,輔以說白、麵部表情和肢體動作,注重人物情感的細膩表達;多取材於曆史故事、民間傳說及社會生活,融入地方文化元素!”
林相對嘌唱的詳細介紹,使鄭斯文腦洞大開;華夏傳統戲劇譬如京劇、豫劇、秦腔不就是一種嘌唱嗎?鄭斯文對北宋人的文化底蘊敬服不已。
一個名叫張大川的大廚介紹白礬樓的招牌菜肴,還有一個名叫李嘉誠的小廝介紹酒樓的服務:
招牌菜1——山海兜:將鵪鶉肉、蝦仁、羊肚菌等十二種山珍海味切丁炒製,盛在鏤空冬瓜盅內上餐桌。
招牌菜2——蓮花鴨簽:取肥鴨胸肉製成蓉,塑成蓮花狀油炸,佐以玫瑰醬,盛盤上桌。
招牌菜3——水晶膾:用黃河鯉魚鱗熬製的透明凍膏,內嵌菊花瓣與枸杞上桌食用。
招牌菜4——荔枝腰子:豬腰切荔枝紋快炒,配嶺南鮮荔枝冬季用蜜漬品)上餐桌食用
招牌菜5——時令供應:
春季有"金絲肚羹"燕窩燉肚片)。
夏季有"雪泡梅花酒"冰鎮酒配醃梅)。
秋季有"蟹釀橙"太湖蟹肉塞入橙殼蒸製)。
冬季有"撥霞供"兔肉火鍋)。
6、服務細節:小二皆著紫紗襆頭,能背誦三百餘道菜名;雅間設有"自雨亭"裝置,夏日由仆役拉動機關,竹管便會從簷角噴灑細密水霧降溫。
結賬時,賬房會用蘇州造的象牙算盤現場核賬;富商多直接用"交子"付款。
白礬樓最盛時"每日用羊二百口,賣酒百石",其廚房分工之細令人咋舌:專設"鏤蔥匠"負責將青蔥雕刻成百鳥形狀,"炙肉師"需掌握七種火候,"造齏手"能把薑蒜剁得"隨風可飛"。
鄭斯文訝異、驚悚、震撼:“小子是二十一世紀曆史係大學生,要是不親自來白礬樓,還真不知道這裡飲食文化的先進;白礬樓的招牌菜肴鄭斯文沒有聽說過,其精致和手藝遠遠超過現代社會的五星級飯店;這種極致奢華的飲食文化,正是北宋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生動寫照!”
白礬樓作為頂級酒樓,所提供的菜肴豐富多樣,既有宮廷菜的精致奢華,也有市井小吃的獨特風味。
宮廷菜鯉魚焙麵就是一道曆史悠久的名菜,它由糖醋軟溜鯉魚和酥脆的龍須麵組成,口感豐富。
套四寶則是將鴨、雞、鴿、鵪鶉層層相套,味道鮮香濃鬱,充分展現了廚師的高超技藝。
白礬樓的地方特色菜更是優質,桶子雞選用老母雞製作,肉質鮮嫩;灌湯包湯汁鮮美,口感細膩;涼粉魚魚是夏季的清涼美食,它以白礬為原料製作而成,清涼爽滑。
白礬樓小吃與快餐完全可以和二十一世紀相媲美:類似現代快餐的“盒飯”,以及各種節日限定美食,像寒食節的冬淩粥、端午節的如意圓等,白礬樓全都提供這些小吃。
芙蓉媽媽又介紹白礬樓的夜生活——白礬樓的夜生活豐富多彩,是汴梁的一大盛景;五座樓宇,飛橋相連,夜晚燈火輝煌,珠簾繡額,與汴河的夜景相互映襯,形成了“礬樓燈火”這一獨特景觀。
樓內有眾多技藝高超的藝伎,她們擅長歌舞、彈奏,還會陪酒、陪遊;文人常常在這裡舉辦詩會,讓藝伎傳唱自己的詩詞,以此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。
宋徽宗與李師師也曾出現在白礬樓,他們的“風流韻事”更使白礬樓聲名遠揚。
白礬樓不僅是一個飲酒作樂的地方,還是一個社交場所;富商豪門、王孫公子在這裡揮金如土,一擲千金;到了晚上,白礬樓依舊熱鬨非凡,人們可以通宵達旦地享樂。
高強比丘和李文沙門將白礬樓的盛況直播出去,彈幕便就像潮水般湧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