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三碗清茶擺陣圖,杯盤轉處見江湖。
若非洪門真弟子,縱使神仙也迷途"
一、茶煙起時辨忠奸
道光二十八年秋,揚州瘦西湖的畫舫上,漕幫香主江承祖擺下"五祖茶陣"。三隻青花蓋碗呈品字形列於案,中間一碗斜扣杯蓋,碗底壓著半片枯荷。鹽商李耀宗端起左側茶碗欲飲,忽見杯沿水漬泛著油光——這是"混水茶"的警示。他不動聲色,將茶船翻轉向東:"《周易》有雲"帝出乎震",這杯敬天地會陳總舵主。"
江承祖瞳孔微縮:漕幫暗語"震"指東方,天地會總舵恰在福建。他抽刀劈開枯荷,露出內藏的"反清複明"血書,兩人相視大笑。這般機巧,暗合《洪門誌》所載:"茶陣如兵陣,虛則實之,實則虛之。"
《孫子兵法·虛實篇》雲:"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。"這變化之道,恰是江湖茶陣的精髓。
二、杯底乾坤藏刀兵
鹹豐三年,小刀會起義前夕,上海豫園的"得月樓"上演驚心一幕。首領劉麗川斟茶時,故意讓壺嘴對準窗外文廟。清廷密探周立春端起茶碗,忽見碗底繪著半柄斷刀——這是"鴻門宴"的殺局暗號。他佯裝燙手打翻茶船,碎裂的瓷片中竟嵌著"今夜子時"的密箋。
這般手段,源自天地會"青蓮堂"的《茶陣圖》。三碗茶擺作"桃園結義"陣,主碗若偏移三寸,即成"三英戰呂布"的死局。晚清哥老會更將《推背圖》卦象融入茶陣:乾卦陣需逆時針轉碗,坤卦陣要扣蓋飲儘。正如鄭成功所創《金台山會簿》所言:"一碗清茶,勝過十萬甲兵。"
陸遊《臨安春雨初霽》雲:"矮紙斜行閒作草,晴窗細乳戲分茶。"這"分茶"之戲,在江湖化作生死博弈。
三、茶船紋路斷親疏
同治六年,青幫"通漕宴"上,安慶分舵主擺出"九龍朝聖"茶陣。九隻紫砂杯環繞青瓷海碗,碗中浮著雕成龍形的茶餅。新入門的弟子王得祿正要取杯,卻被老香主一腳踹翻:"沒見龍首對著離位?這是"火龍燒倉"的絕戶陣!"
原來茶陣方位暗合奇門遁甲,龍首朝南者主吉,朝東則大凶。光緒年間,湖廣哥老會更發明"茶船密碼":船紋三道為"天地人",五道喻"仁義禮智信"。某次堂口遭圍,香主將茶船掰成兩半,缺口呈"山"字形,幫眾見之即從後山撤離。正如《鬼穀子·反應篇》所言:"欲聞其聲反默,欲張反斂。"
《三國演義》"煮酒論英雄",曹操以梅枝代劍試探劉備,與茶陣中的器物暗喻異曲同工。
四、破局當效武穆謀
宣統二年,同盟會員熊秉坤在武昌"同興茶樓"接頭。清廷暗探擺下"四門兜底陣":四杯濃茶圍住空壺,壺蓋上插著半截煙卷。熊秉坤抽出煙卷掰成三段,擺成"川"字:"《說嶽全傳》有"馬蹄金鏢"破拐子馬,今日便以"川"字陣破你這四方圍城!"
今人可循此智:
1.茶陣三解法:
觀陣型辨五行方位)
察器物驗紋樣暗記)
品茶湯測有毒無毒)
2.反製四式:
借《水滸傳》座次重排茶陣
用《西廂記》戲文重命名茶式
以《聊齋》故事重構陣法寓意
憑《紅樓夢》詩句重釋茶陣機關
正如天地會"紅棍"方七娘所創"白鶴茶陣":遇官兵搜查時,以杯蓋敲擊《廣陵散》節奏,幫眾聞之即化整為零。某年福州茶商更絕,將武夷岩茶壓成"八卦餅",遇險時掰卦象求救,竟屢試不爽。
"清茶一盞千鈞重,杯底風雲萬丈深。
莫道江湖多詭譎,胸無點墨怎稱雄"
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:()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