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曲突徙薪:預案構建的未雨綢繆_堪破三千世相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堪破三千世相 > 第5章 曲突徙薪:預案構建的未雨綢繆

第5章 曲突徙薪:預案構建的未雨綢繆(1 / 1)

灶台煙突久蒙塵,樵客遙指勸徙薪。

笑言杞人多憂天,豈料夜半火噬人。

一、霍氏滅門:一根煙囪引發的血案

漢宣帝地節四年的長安城,暴雨衝刷著霍家朱門上的封條。當金吾衛破門時,霍禹才想起三年前那個古怪的方士——徐福曾三次登門,指著廚房煙囪說:"曲突徙薪,可免祝融之災。"

霍光之妻顯夫人當時嗤笑:"我霍家權傾天下,豈懼灶台火星?"卻不知徐福暗喻的是霍氏子弟的驕橫。這個載入《漢書》的典故,揭開危機公關最殘酷的真相:人們往往在火燒眉毛時才想起,本有機會挪開那堆柴薪。

正如《鹽鐵論》所言:"愚者暗於成事,智者見於未萌。"當年徐福的第三次勸諫,特意選在霍山封侯宴上。他當眾演示"灶火延牆"的實驗,火星濺入錦帷的瞬間,滿座賓客倉皇走避。這出精心設計的警示劇,卻隻換來霍禹一句:"滅燭小事,何足掛齒?"

二、河堤寓言:白居易的防災策

長慶二年,杭州刺史白居易巡察錢塘江堤,發現某段堤壩"夯土虛浮如絮"。他連夜召集工匠重修,卻在賬冊上記下"刺史苛政,勞民傷財"。幕僚不解,白居易笑道:"若他日潰堤,此冊可證本官早有綢繆。"

三年後梅雨成災,鄰縣皆成澤國,唯杭州安然。當百姓欲立"白公堤"頌德時,他取出當年賬冊:"諸君當時罵我苛政,今日方知苛政勝於洪水。"這番操作暗合《道德經》"大智若愚"的智慧——真正的預案不僅要防天災,更要防人心反複。

北宋沈括在《夢溪筆談》中記載更精妙的手法:某縣令每年征發民夫疏浚河道,卻故意留出險工段不修。待洪水衝毀這些"預留缺口",他再帶人搶險,既得政績又免勞役過重之怨。這種"可控風險"的預案設計,堪稱古代危機管理的鬼斧神工。

三、典籍鏡鑒:周易中的防火牆

《周易·既濟卦》象辭有雲:"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"這八個字,道儘預案構建的天機。明永樂年間,工部尚書宋禮主持漕運改革,在汶水河道預設十二處泄洪閘。當反對者質疑勞民傷財時,他帶人挖開前朝河工墓,露出被淤泥包裹的屍骨:"此皆不思患之君子也。"

這場景令人想起《韓非子》"扁鵲見蔡桓公"的寓言。真正的高手都如扁鵲長兄:"治病於未發之時"。就像康熙年間治河名臣靳輔,他在黃河沿岸廣植柳樹,表麵為固堤,實為饑荒時的應急糧源。此謂"一預案解雙患"的絕學,恰如圍棋做眼,一子活全盤。

四、生存法則:未焚徙薪的時辰學

《漢書》記載,東漢名臣第五倫巡查郡縣,必先觀"三突":灶突、煙突、氣突民怨)。他發現某縣灶台煙道皆直,立即罷免縣令:"不徙薪者,必不恤民。"這種將物理征兆與輿情關聯的智慧,至今仍是危機預警的圭臬。

清乾隆年間,和珅創設"密折預警製",要求官員定期上報"轄內三異":物價異常、流言異常、天象異常。某次陝西糧價微漲,他即從內務府調撥十萬石陳糧平糶,後來才知白蓮教即將起事。這種"見微知著"的能力,正是《鬼穀子》"抵巇術"的現代演繹。

現代某商號在"煙花三月促銷季"前,從退貨率異常嗅出質量問題,緊急啟動"舊款召回送新款"預案。這招既化解危機又提升口碑,恰似唐代李泌在安史之亂後提出的"虛府庫實民心"之策——真正的預案,永遠是攻守兼備的活棋。

暮色中的長安城,徐福站在霍府廢墟前歎息:"曲突徙薪終不納,焦頭爛額座上賓。"千年後某食品廠爆炸現場,記者發現三年前的消防整改通知仍鎖在廠長抽屜。曆史總在重演,因為人性從未改變。

下一章將揭開更華麗的轉身術:當危機已造成創傷,如何學燕昭王"千金市骨",把殘局變成重塑形象的舞台。畢竟,燒焦的梁柱上,也能開出驚豔的涅盤花。

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:()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全院誣陷我偷雞,我靠係統殺瘋了 一耳光過後,美女總裁愛上我 從仙吏穩成大天尊 嬉笑者 美利堅:五星市民從電視直播開始 禦獸:從被禦開始 人點香,蛇纏身 鞋廠女工論道,她知道那麼多! 紅樓雙姝記 鬥羅:掌控能量的我有驚世智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