烽火連天困邯鄲,輕騎夜渡大梁關。
乾坤挪移尋常事,四兩能撥萬鈞山。
一、桂陵棋局:孫臏的聲東擊西術
公元前354年,魏國大將龐涓圍困邯鄲的第七個月,孫臏卻在齊國宮廷擺開沙盤。他用竹簽挑起兩枚陶俑:"魏軍精銳儘出,大梁城防空虛。"田忌皺眉:"直搗大梁,趙圍自解?"
"非也。"孫臏將陶俑推至"桂陵":"在此處截殺龐涓。"三日後,齊國五萬大軍直撲魏都。龐涓接急報冷笑:"孫瘸子想學圍魏救趙?"卻不知齊軍半途轉向,在桂陵山穀布下天羅地網。當魏軍星夜馳援大梁時,火把映出峭壁上"龐涓死此"的血字。
這出載入《史記》的經典戰例,暗藏《孫子兵法》"攻其必救"的玄機。正如孫臏在竹簡上所書:"示之以虛,開之以利,後之以發,先之以至。"焦點轉移的精髓,在於讓對手的刀鋒轉向自己咽喉。
二、銅雀春深:曹操的禍水南引計
建安十三年的赤壁戰前,曹操在鄴城大興土木建造銅雀台。他特意命工匠在台頂鑄造巨型朱雀,喙指江東方向。孫權得細作密報:"曹賊誓納二喬,鎖於朱雀台中。"
周瑜摔碎茶盞的瞬間,諸葛亮輕搖羽扇:"此乃移禍之計。"果然,曹操隨後放出《銅雀台賦》,將"攬二喬於東南"的句子傳抄天下。東吳主戰聲浪驟起,劉備趁機提出聯姻抗曹——這連環計實為《鬼穀子》"反應術"的巔峰演繹:用假目標點燃真怒火。
正如《三國誌》裴鬆之注所言:"操實無意江東,而權備已入彀中。"焦點轉移的妙處,恰似唐代公孫大娘舞劍器,觀者隻見寒光奪目,卻不知劍鋒始終未離鞘。
三、紅葉題詩:宮闈謠諺的暗箭
唐僖宗年間,宰相韋昭度書房突現紅葉,上書:"朱雀街前虎食人,金鑾殿上狐拜月。"次日長安謠言四起,皆言藩鎮將反。韋昭度卻奏請皇帝巡幸洛陽,暗中將禁軍調往鳳翔。
當神策軍嘩變時,人們才發現紅葉謠的"虎"指節度使李昌符,"狐"喻宦官田令孜。這招"謠言導航",將禍水引向政敵,恰似《戰國策》"三人成虎"的升級版。正如白居易在《放言五首》中所寫:"試玉要燒三日滿,辨材須待七年期",但朝堂鬥爭從不等火候。
北宋丁謂更勝一籌。他遭寇準彈劾時,故意在早朝遺落"仙鶴祥瑞圖"。待真宗追問,他泣訴:"此鶴本欲獻陛下,恐人言邀寵故藏之。"寇準瞬間淪為嫉賢小人,這"以退為進"的焦點轉移,堪稱《三十六計》"李代桃僵"的絕唱。
四、生存法則:太極推手中的虛實勁
《太極拳論》雲:"偏沉則隨,雙重則滯。"明代錦衣衛指揮使陸炳深諳此道。當嚴嵩欲除異己時,他故意在詔獄"走失"倭寇細作。東廠全力追凶之際,陸炳已將證詞改為"誤捕良民"。
這種"製造更大危機覆蓋小危機"的手法,至今仍是輿情操控的暗器。某商號被曝以次充好,連夜放出"掌櫃舍身救火"的傳聞。待眾人聚焦燒傷藥方的真偽,劣貨風波早已被遺忘。正如《淮南子》所言:"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",關鍵在於把"失馬"變成眾人眼中的"得福"。
但需警惕《紅樓夢》中"聰明反被聰明誤"的陷阱。清和珅為轉移貪汙指控,指使國子監生鬨事。豈料乾隆明察秋毫,笑曰:"此謂"圍魏救趙"乎?"反成催命符。真正的焦點轉移,當如蘇軾《題西林壁》:"橫看成嶺側成峰",讓人難辨真相全貌。
赤壁的硝煙散儘後,曹操在銅雀台撫琴長歎:"設使國家無有孤,不知當幾人稱帝。"這句話本身便是最精妙的焦點轉移——將篡漢疑雲轉化為定鼎之功。
而今某企業被曝造假,卻突然宣布研發"國之重器",何嘗不是現代版圍魏救趙?千年流轉,人們依舊在虛實交織的棋局中博弈。下一章將揭開更溫暖的破冰術:如何效仿王徽之雪夜訪戴,用真摯姿態化解信任堅冰。須知最鋒利的劍,往往藏在溫柔的鞘中。
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:()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