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 邸報春秋——古代官方信息平台_堪破三千世相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堪破三千世相 > 第11章 邸報春秋——古代官方信息平台

第11章 邸報春秋——古代官方信息平台(1 / 1)

朱筆勾刪天下事,黃麻封裹禁中言。莫道朝報無玄機,字縫深處隱龍蟠。

一、朱批為刃:進奏院的信息篩網

汴京大內東角門外,進奏院的青磚牆沁著晨露。五更梆響,二十三名進奏官已伏案疾書,將各地奏章刪削成寸許寬的邸報。主簿王堯臣執朱筆,忽停在鄂州水患奏報的"餓殍三千"四字上,墨滴懸而未落——這抹紅痕,即將決定這條消息能否進入大宋的"官方推送池"。

《宋史·職官誌》載:"進奏院掌受詔敕及三省、樞密院宣劄,分頒諸路。"這看似平常的職能,實為信息集權的樞紐。王安石變法時,曾令進奏院將"青苗法弊"的奏章悉數替換為"田夫爭頌新政",恰似現代算法過濾負麵輿情。沈括在《夢溪筆談》中暗記一事:某次西夏戰敗,進奏官卻將"斬首千級"改為"虜酋宵遁",這"正能量優化"之術,比當今某些新聞標題黨早慧千年。

隱喻:現代官方媒體對突發事件的報道框架,與宋代進奏院的朱批刪改同理,皆在塑造集體認知的邊界。

二、黃麻為牢:信息壟斷的軟刀

蘇軾謫居黃州時,每月初七最盼驛卒馬蹄聲。那卷經進奏院淨化的邸報,總把"烏台詩案"後續寫成"聖恩寬宥",卻隱去舊黨遭貶的真相。這讓他想起《戰國策》中"曾參殺人"的寓言——當信息源被壟斷,謠言便成真理。

最精妙的信息操控藏在格式裡。《宋會要輯稿》規定:敕令用黃麻紙,急報裹紅綢,尋常政事則用白棉紙。這種"色彩標簽法",引導讀者形成條件反射:見黃麻則肅立,遇白棉可漫讀。恰似現代新聞客戶端的"重磅突發"標簽,無形中調控閱讀優先級。更絕的是神宗朝的"雙軌邸報":發往江南的版本強調漕運改革,送至西北的則渲染西夏威脅——這種"精準推送"術,比大數據時代的用戶畫像早千年。

元佑黨爭時,司馬光門人創"邸報詩謎":在官員任免消息中藏頭露尾,讓各地舊黨按"第三字連讀"獲取真相。這加密手段,與當今網民用諧音梗規避敏感詞如出一轍。而當新黨發現此法,反利用其傳播假消息,上演了一場古代"釣魚執法"。

隱喻:政府部門通過新聞發布會釋放信息,與宋代黃麻邸報的權威發布同理,皆為建構話語權的軟性統治。

三、破壁者說:在信息鐵幕下求生

崇寧五年的泉州港,蕃商蒲亞裡撕開波斯地毯的夾層,取出用橄欖油浸泡的《元佑密報》。這些從高麗輾轉傳來的"海外版邸報",記載著中原禁傳的司馬光語錄。蕃坊由此興起"地毯讀書會",比現代暗網交易更隱秘風雅。

《桯史》記載的"蠟丸案",更顯民間智慧:某太學生將抗金策論封入蠟丸,混入進奏院的官燭中。當各地官員點燃蠟燭,融化的蠟丸便顯露出"聯蒙滅金"的密計。這種利用官方渠道反製的手段,堪比現代黑客劫持政務雲平台。最富機鋒的是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中的故事:臨安書商將秦檜劣跡刻成《忠義錄》,卻在封麵偽題"嶽武穆遺文",成功騙過審查算法——這"標題黨"鼻祖,倒讓當今營銷號自愧不如。

汴京淪陷那年,一隊金兵衝進進奏院。他們在廢墟中發現未及銷毀的"宣和七年秘檔",其中記載著童貫虛報戰功的原始數據。粘罕大笑:"宋人自欺之術,甚於我彎刀鐵騎!"此話如讖,道破所有信息壟斷的終局:當算法淪為遮羞布,真相便成最鋒利的破城槌。

隱喻:網民翻牆獲取境外信息、學者挖掘檔案庫塵封數據,與宋代民間破壁術一脈相承,皆為穿透信息鐵幕的微光。

本章以宋代邸報為鏡,照見官方信息平台的古今困局:壟斷催生反抗,遮蔽孕育覺醒。下章將借漕幫密語,解析暗語係統如何構築信息護城河…

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:()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直播整活!全內娛爭著給我封口費 我有小姨管後院,你們有嗎 我靠演戲在驚悚世界求生 讓你相親警花,你逮通緝犯! 重生撕毀回城令,殘疾軍官急瘋了 說好做任務怎麼變成談戀愛了?! 備殺 社恐女神不想這麼受歡迎 快穿,釣係綠茶生子上位記 仗劍尋仙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