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弦暗藏宮商變斷紋曲訴古今愁
莫道桐焦無遺響七弦深處鎖春秋
焦尾琴腹的千年啞謎
東漢蔡邕聞火裂木聲,救桐製琴,名曰“焦尾”。然此琴腹中空處,暗刻蝌蚪古文:“宮三徵七,羽五商絕”。曆代琴師皆以為調弦秘訣,唯晚唐道士司馬承禎參破玄機——
以“宮三”指《漢書》卷三,“徵七”對《後漢書》卷七,按頁行摘字,得“莽篡漢祚,火德複興”。原是一曲《赤伏符》,暗藏光武讖語!這把琴的龍池鳳沼間,回蕩的豈是樂音?分明是王莽改製時,儒生以琴為簡的血淚史。
減字譜中的烽火台
勾鎖連環
南宋浙派琴師楊瓚,傳譜《瀟湘水雲》時,獨創“四虛四實”譜法:
實譜載常調示人的山水意境)
虛譜藏兵勢暗記襄陽布防)
更在“水雲聲”段落,以“剌”字指法代“刺探”警示蒙軍動向)
元兵破臨安後,琴譜流入大都。忽必烈召漢臣破譯,卻見“滾拂”指法連成北鬥,弦位暗合星圖,終不敢輕舉妄動——這曲中藏的,原是伯顏水師行軍路線!
斷紋密碼
明代虞山派嚴天池,得唐代“春雷”琴,發現斷紋玄機:
蛇腹紋斷於七徽示“七月”)
流水紋裂向嶽山指“嶽州”)
牛毛紋聚於軫池暗合“醜時”)
某夜按紋撫弦,竟奏出《胡笳十八拍》變調,方悟此琴乃文姬遺物,斷紋實為塞外風沙侵蝕所致。這“以傷為鑰”的機巧,恰似《樂記》所言:“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”。
琴銘幻戲
清代廣陵派徐常遇,藏宋琴“鬆風”,腹款刻:“羲皇人已遠,此調誰堪聽”。眾人都道是懷古幽思,他卻發現:
“羲”字少捺暗減“義”)
“皇”字添豎成“白王”)
“調”字“周”改“吉”合為“吉音”)
連讀為“義已)白王吉音”,原是靖康時,汴京琴師暗示宋徽宗“吉王趙構)南渡”的密信!這文字遊戲,連《說文解字》都要歎服。
破琴九辨
乾嘉學派錢大昕,從考據入琴道,創“鑒琴九法”:
1.觀形:唐琴圓厚宋扁輕
2.聽聲:清越如磬必老桐
3.辨紋:偽斷火燒真斷冰裂
4.嗅木:雷琴帶焦香,偽作漆氣衝
5.量材:嶽山足高必合周尺
6.校字:腹款刀痕見朝代
7.驗漆:唐八宋十明漆薄
8.對譜:指法不合古必偽
9.問心:七弦俱靜方見真
某日見“九霄環佩”琴,錢大昕指琴背小篆:“此‘超’字缺走之,必是宋人避太祖趙匡胤)祖諱‘朓’而改”。眾人歎服,他卻撫琴長歎:“避諱易識,避心難測!”
琴獄驚濤
最驚心動魄的琴鎖,在乾隆朝文字獄中。琴人汪紱作《立雪齋琴譜》,因“立雪”二字犯“程門立雪”典暗喻漢人風骨),被誣謀反。譜中暗設三關:
以“剌”代“刺”《刺世》曲暗藏反詩)
改“吟”為“猱”《猱問》篇實為策論)
在《滄海龍吟》末段減字成“清失其鹿”
汪紱刑場撫琴,弦斷之際高呼:“《溪山琴況》雲‘弦與指合,指與音合,音與意合’,今音斷意不斷!”劊子手刀落時,琴腹突然迸裂,飄出《揚州十日》殘頁——原來這張琴,早被換成史可法舊物。
琴心真諦在無弦
破解琴鎖的密鑰,不在《太古遺音》的譜訣,而在陶淵明的無弦琴:“但識琴中趣,何勞弦上聲”。
嵇康刑場奏《廣陵散》,以絕響破千古權謀
蘇軾夜遊赤壁,借洞簫和琴音說天人合一
張岱夢憶“雷琴”,終悟“琴在紋裂處,道在指默時”
正如故宮博物院那張落霞式“彩鳳鳴岐”,當世人都盯著琴腹銘文時,老琴師卻說:“真正的秘鑰在第七弦的蠅頭結——那是纏弦時多繞的三圈,代代相傳隻為提醒:大道至簡,三思後行。”
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
——白居易《廢琴》
生活篇:做個清醒的明白人
1.買菜防詐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