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信為德基始成空_堪破三千世相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堪破三千世相 > 第1章 信為德基始成空

第1章 信為德基始成空(1 / 1)

《水調歌頭·信鑒》

泉眼本無價,一諾重千金。

卻看烽火樓畔,嬉戲化煙沉。

涸轍空賒東海,畫餅強充宦海,墨債累丹心。

桃李借春色,碩鼠盜濃蔭。

裂帛易,完璧碎,諾難尋。

莊周夢醒,方悟信字值連城。

莫效幽王燃燧,休學監河虛貸,季布語如箴。

縱有通天術,無信不生根。

暮色中的汴河碼頭,一艘滿載絲綢的商船正緩緩靠岸。船頭立著的中年商人手持算盤,腰間卻懸著一柄青銅短劍——這是《鹽鐵論》中記載的典型商賈形象。他笑著與稅吏拱手,口中念著"童叟無欺",袖中卻滑出半塊碎銀。這般場景,恰似信用透支的縮影:表麵清泉流淌,暗裡泥沙俱下。

泉眼無聲惜細流

《論語》有言:"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"春秋時期,鄭國商人弦高路遇秦軍偷襲,他假借國君之命犒賞三軍,僅憑一句"鄭人有備"便退敵千裡。這"空城計"能成,全賴鄭國百年商譽鑄就的信用豐碑。正如活水池塘,信用資本需日日滋養:鮑叔牙知管仲貪財仍委以重托,是看透其"貪小利而懷大誌"的本色;季劄掛劍徐君墓前,哪怕斯人已逝仍守心諾,方成就"延陵季子"的千古信義。

然人心似水,可載舟亦可覆舟。周厲王時,官府鑄造不足值的"惡錢"流通市井,百姓以布帛易物卻得虛幣,終激起"國人暴動"。這恰似當今某些人,將他人信任當作無本錢莊——今日借三分情麵,明日賒五分寬容,待到債台高築時,便效法周幽王烽火戲諸侯,將最後一點信用燃作狼煙。

泥沙俱下濁清池

《鹽鐵論》載有糧商詭術:先散播旱災謠言,待百姓恐慌囤糧時,又將陳米摻新穀高價出售。這般手段,與今人透支信用的伎倆如出一轍。北宋汴京的"牙行"裡,掮客們發明了"買空賣空"的期貨交易:憑著一張蓋滿紅印的契約,就能將明年才成熟的柑橘預售十次。當最後接盤者捧著腐爛的果實痛哭時,始作俑者早已消失在運河的晨霧中。

更精妙者當屬明清錢莊的"票號戲法"。某山西票號掌櫃曾同時許諾三撥客人:"貴府存銀可在江南任一分號支取。"實則暗中挪用甲地存款補乙地虧空,終在擠兌風潮中化作南柯一夢。這種"拆東牆補西牆"的信用遊戲,正如《淮南子》所言:"削足適履,殺頭便冠",終究難逃崩盤宿命。

三原色裡辨真章

信用如同古畫上的三原色:

道德底色如礦物顏料,是管仲"倉廩實而知禮節"的立身根基。南宋臨安米鋪張掌櫃每逢災年必開粥棚,看似虧本買賣,卻換來"張善人"的金字招牌——這底色經得起歲月剝蝕。

行為成色似工筆暈染,須每日添彩。明朝徽商胡雪岩初到杭州,堅持"早晚市價不同"的規矩,哪怕暴雨導致藥材受潮,仍按承諾價格交貨。這般日積月累,方能在杭城商界立穩腳跟。

時間包漿如古玉沁色,急不得也騙不得。戰國孟嘗君門客馮諼"焚券市義",看似損耗眼前利益,卻在薛城百姓心中種下三十年的信用種子,待其落難時方見參天蔭蔽。

清淤疏浚守本源

麵對信用透支者,古人早有應對良方:

信用賬簿術:範蠡經商時必攜三冊賬本——明賬記金銀往來,暗賬錄人情深淺,密賬藏對方把柄。這不是算計,而是如扁鵲般"治未病"的智慧。

情感熔斷策:孔子弟子子路遇人借錢,必問"所為何用"。若對方支吾其詞,便取半錢置於案上:"此錢贈君,不必歸還。"看似吃虧,實則是設立止損點的妙法。

觀火修煉法: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,常在西湖邊觀漁人撒網。他說:"信用如網,縱漏百孔仍能捕魚;若破大洞還強撐,終將人船俱覆。"這番領悟,助他在牛李黨爭中全身而退。

碼頭上忽起一陣秋風,商人袖中的碎銀跌落甲板。稅吏拾起遞還,眼中閃著精光:"前日李員外也說錢袋漏了,結果在夾層翻出整錠官銀。"商人頓時汗透重衣——原來這稅吏正是三十年前被虛幣所害的糧販之子。

信用這池活水,終是"青山遮不住,畢竟東流去"。朱熹筆下那方池塘,既要開源引活水,也須築堤防汙濁。正如《圍爐夜話》所言:"有補天地之量,必先有容人之量。"守住信用本源者,方能在紅塵濁浪中修得真正的逍遙。

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:()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絕世逍遙小醫仙 悠閒鄉村直播間 我明明是特務,你卻叫我同誌? 竊國駙馬 日不落天唐 天崩開局,絕望主婦發癲逆襲! 我在末日朝九晚五 大夏第一獵戶,我靠打獵封王拜相! 盜墓:我靠給主角團擋傷活命 快穿之一線生機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