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唐多令】
枯柄立寒塘,殘蓬曳晚霜。
任西風、撕破羅裳。
藕斷何須憐玉碎?
聽夜雨,奏宮商。
浮生六記裡的暖爐
沈複在《浮生六記》中憶及家道中落時,與妻陳芸於蕭爽樓中煨芋充饑。炭火將熄之際,陳芸忽指壁上漏痕:“此紋似倪雲林山水。”二人竟就著斑駁牆影,以指蘸灰勾勒遠山孤舟。這般“苦中作畫”的智慧,恰似殘荷雖敗,猶借雨聲成韻。
姑蘇城外有老茶客,原是地產大亨,破產後於楓橋邊支攤賣茶。粗瓷碗底印著“舍得”二字,他說:“從前喝萬元普洱如牛飲,如今三文老蔭茶反品出鬆風泉韻。”茶攤木柱刻著沈複句子:“布衣菜飯,可樂終身。”
廢墟三重奏
第一重:淤泥紮根
北宋蘇軾貶黃州時,於東坡荒地種菜,作《菜羹賦》:“汲幽泉以揉濯,搏露葉與瓊根。”某當代作家深陷抄襲醜聞後,搬進終南山舊廟,手抄《壇經》三百遍。出版商聞訊求書,他答:“抄經的手,暫不想碰鍵盤。”
第二重:斷莖存藕
張岱在《陶庵夢憶》自述:“年至五十,國破家亡。”這位昔日紈絝子竟在破船中寫下《石匱書》。紹興酒商王老五,廠房查封後改釀“落魄酒”,標簽印著張岱名句:“雞鳴枕上,夜氣方回。”
第三重:聽雨悟道
《紅樓夢》賈寶玉寒冬咽酸齏時,忽悟“食儘鳥投林”。某女星逃稅風波後隱居大理,直播蒼山采茶不露臉,僅配元曲:“驟雨過,瓊珠亂撒,打遍新荷。”粉絲淚目:“這才是真神仙姐姐!”
殘荷四韻
殘韻一:漏痕美學
顏真卿《祭侄稿》墨跡斑斑,某書法家工作室遭火災,殘卷被藏家高價收購。他索性專研“焦墨書”,自嘲:“灰燼裡扒出的字,比濃墨更見筋骨。”
殘韻二:枯槁禪意
南宋梁楷《潑墨仙人圖》逸筆草草,某畫家右手殘疾後改練左筆,展覽命名《半臂羅漢》。藝評家歎:“這歪斜線條裡,藏著八大山人的白眼。”
殘韻三:空蓬貯月
揚州八怪金農,晚年以“漆書”自創一格。某程序員失業後,用廢棄電路板拚貼《千裡江山圖》,芯片作山,電容為舟,竟入選威尼斯雙年展。
殘韻四:敗葉承露
《遵生八箋》載古法收荷露烹茶。某破產富豪在濕地撿礦泉水瓶,日攢十元,三年後竟開起“殘荷茶室”——用破陶罐插枯枝,碎瓷片鋪地,茶單寫著李商隱詩:“留得枯荷聽雨聲。”
重建三法
第一法:廢墟考古
李漁《閒情偶寄》述“廢墟種藤法”:“斷壁最宜薜荔,殘碑恰可架瓜。”某曆史教授被指學術造假後,轉行修複古籍,發現明代孤本中夾著菜譜:“原主人定是位被貶翰林。”
第二法:裂痕織錦
日本金繕技藝有“殘缺即美”之說。某陶藝家將次品茶碗改造成《百衲盞》,接縫處金絲蜿蜒如淚痕。收藏家爭相求購:“這裂痕裡淌著宋瓷魂魄。”
第三法:荒腔自度
魏晉嵇康刑前奏《廣陵散》,某搖滾歌手涉毒後,在山村教孩童敲瓦片打節奏。村民戲稱“瓦片交響樂”,他卻正色:“這是《擊壤歌》二十一世紀版。”
聽雨者的三重境
初境:淒惶
蔣捷《虞美人·聽雨》中“壯年聽雨客舟中,江闊雲低,斷雁叫西風”。某企業家破產夜獨坐天台,聽雨棚叮咚,竟似財務報表數字跳動。
中境:釋然
蘇軾《定風波》“莫聽穿林打葉聲”,某官員雙規期間要求送《陶淵明集》,在審訊室默寫:“悟已往之不諫,知來者之可追。”
至境:通透
王維《終南彆業》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”。某院士主動請辭所有頭銜,隱居太湖寫科普童話。新書扉頁題:“我是岸邊老柳樹,年輪裡藏著魚兒的夢。”
【殿前歡】
碎琉璃,斷璣珠,殘荷敗葉滿江湖。
誰把瘡痍織錦繡?聽雨寒儒。
且學那,沈三白灰牆畫雲舒,蘇子瞻菜圃種新蔬。
更羨陶靖節,籬下采霜菊,抬頭笑問:“廢墟堪作桃源無?”
《浮生六記》原稿曾題:“天之厚我可謂至矣。”沈複曆儘坎坷仍存此念,方能在廢墟上開出清蓮。你看西湖斷橋殘雪,遊人如織處,何嘗不是當年的崩塌現場?恰如《小窗幽記》所言:“斜陽流水,雲影天光,儘是造物文章。”殘荷聽雨,聽的不是悲聲,是時光在廢墟上寫詩的沙沙響。
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:()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