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哥!彆這麼說。”陳哲天不覺得李青香是老了才樂意打拚,“嫂子年輕時沒遇上好機會,想乾點啥都得偷偷摸摸,畏手畏腳。
不像現在,國家提倡個人經營,算是遇上了好時機,自然就顯露出她壓抑著不敢釋放出來的優秀一麵。”
想了想,陳富貴覺得他這話很有道理。
“還得是你們這些讀過書的人總結到位,的確,你嫂子也是這兩年才開始搗鼓營生的。
一開始我並沒看好,覺得她不過是小打小鬨,半年後我就不這麼看了,她掙錢的速度實在太快,讓我瞠目結舌。
有錢就想折騰,想來想去想到了買房。你要有閒錢也可以在京都買一處兩處,咱不會乾彆的,就乾這種最簡單的,多少給孩子們積攢一點家業。”
“我已經買了。”陳哲天驕傲地告訴陳富貴,“雪兒說要買,我就買了。以後我的錢都是她的,她想乾啥就乾啥,我不攔著。”
“你放心!雪兒都聽你嫂子的,她不會胡來。”
兩人一路說著話,騎車到家。
李青香做好了中午飯等著,看見他們回來,才開始端菜,準備吃飯。
天氣熱,飯菜稍微冷點也沒關係。
到家後,陳富貴迫不及待把包裡的協議和欠條掏出來,遞給李青香。
“被你猜中了,劉勁鬆找我借錢,借給他四千塊。他很感激,千恩萬謝的,房子的事應該穩妥了。”
李青香接過東西,仔細看了一遍,隨後折疊起來,進屋放好。
昨晚她想了一晚上,怕棉紗廠拆遷時,劉勁鬆有意為難,就想在他身上花點錢,買個恩情。
畢竟關乎到拆遷補償款,不能等閒視之。
賠償時他不配合,按照原價把六千塊錢還給她,哪怕手裡有協議,都不一定能打贏官司。九十年代初期,許多事在法律上還是比較模糊的。
沒有明文規定,何況他們之間的買賣本來就違規,要真經過法院,敗訴的可能性很大。與其那麼麻煩,不如賣他一個好,借點錢給他。
要是他不開口借,打算通過彆的辦法,給劉勁鬆一點甜頭。
四千塊錢是挺多的,他打了欠條,相信這錢跑不掉。
幾年後要是遇上拆遷,不會因為這事見利忘義。
穩了。
三套家屬房的事穩了。
以後隻要等著拆遷就行。
不管賠償多少,錢總比放在銀行強。
有機會,她還想再買點空地什麼的,能多掙就多掙點,老了不求人,自己照顧自己。
“嫂子!有魄力。”陳哲天讚賞李青香的做法,“幾千塊錢,說借就借,得了你的恩惠,劉廠長保證把你的三套房子護的好好的。”
陳德海在邊上聽著,驚喜不已:“叔!我媽買了三套房子?真的假的?”
“關你什麼事?”李青香討厭小兒子打探的語氣,“我是買了三套房,可那是我的,不是你的,你彆打聽。
還有,你要讀書就好好讀,考不上就趕緊找門手藝學一學,其他的什麼都彆問。家裡的事少管,你也管不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