喬平安對遼國有所圖謀,費點唇舌解釋道:
“宋皇愛惜百姓,不願多生殺戮。你們堅持打也不一定打贏,現在的大宋可不是以前的大宋。”
見喬平安篤定的眼神,耶律洪基把狡辯的心思收起,其實他知道南宋改革初見成效,今非昔比,而且關鍵喬平安幫助南邊,萬一惹不高興,來個斬首行動,自己小命不保,大遼隨之玩完。
道出心裡話:“真人,朕南征也是為了迎您回國,不是貪圖宋國疆土,”
說著跪了下來,痛哭流涕起來:“真人看看大遼,知道您降世人間,立刻冊封尊號,修建廟宇,尊崇萬分,比之南宋絲毫不少。您的光輝也要照到這邊一些。”
言下之意,我也尊敬你,要公正對待,不要偏幫一方。
喬平安自然知道耶律洪基的意思,點頭認同:“可,隻要你停戰,那天道圖書館自然來遼國開設分館,傳授本座功法。”
耶律洪基,蕭觀音聞言大喜,
且蕭觀音從這裡看出,喬平安可能真不是南宋之人,笑容滿麵道:“真人能夠移駕上京就更好了。”
“也不是不行,遼國風光不下宋國,定居這邊也是不錯選擇。”
蕭觀音隻這麼一說,沒想到喬平安真的同意了。
耶律洪基喜上眉梢,接著問道:“隻要真人來遼國,朕願建上林苑以奉。”
蕭觀音又增加侍女仆從一千,表達敬意。
喬平安都不拒絕,說道:“這些都可以慢慢來,先停戰再說。”
耶律洪基和蕭觀音對視一眼,瞬間達成一致意見,由耶律洪基說道:“願從真人法旨。”
“那行,你給個聖旨,我轉交耶律乙辛。”
喬平安怕再聊下去,兩人的要求更多,隻好直接說明心中想法。
帶著兩人落到地麵,耶律洪基蕭觀音脫了限製,擬定聖旨去了,
見此,蕭遠山停下與韓在旭的敘舊,來到喬平安身邊,
再等一會,耶律洪基和蕭觀音返回,把帶著聖旨交到喬平安手裡。
喬平安打開一看,還簽印著皇帝皇後兩聖玉璽。
不由讚道:“不錯。”
簡單兩字,就沒有多餘了。
耶律洪基卻高興異常,仿佛的了天道賞賜。
“真人,聽說您收了宋英宗趙宗實為徒,朕也想拜在您的門下。”
說著就要下拜,被喬平安製止住,道:“他是皇帝天命儘了,我救其一命才收的,你福運比他強太多,天命還長,我也不敢收你。”
喬平安看過天龍原文,可是知道耶律洪基之後還有二十多年的皇帝命。
聽到這個拒絕理由,耶律洪基喜憂參半,喜的是皇位由喬平安說出,未來穩固無比,憂的是皇帝不能拜師,一時陷入兩難。
蕭觀音隻好勸解道:“陛下,萬事不可強求,不然緣分勢必早儘,既然宋英宗被真人收下,想必未來也會搭救陛下。”
連連使眼色,耶律洪基瞬間秒懂,哭泣道:“沒想到真人眼光如此長遠,是洪基短視了。”
喬平安滿頭霧水,怎麼這對皇家夫妻自說自話,就把他套路了。
不過思考這事後果,貌似也不錯。
“那好吧,你皇帝天命完了,我來收你,不多說,我走了。”
再聊下去,兩個厚臉皮的估計會提出更多條件。
蕭遠山心中好笑,暗道仙長總是虎頭蛇尾,當年在他麵前顯聖揚威,卻被他一頓哭泣懇求答應複活晴雪。
正是裝逼一時爽,後續累斷腿。
他不由多看耶律洪基和蕭觀音幾眼,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。
.喬平安飛行術再次發動,帶著蕭遠山離開。
耶律洪基兩人看到喬平安完全消失,齊齊鬆口氣。
“幸好觀音婢膽大心細,才能爭取到這麼多實惠,朕佩服。”
蕭觀音見到自家男人誇獎,也是高興道:“陛下不畏懼真人神威,果斷執行,也是明君所為。”
兩人相視大笑,夫妻間幾年來逐漸生出的隔閡,此刻竟散。
趙唯一遠遠見了,心中大怒,低頭掩飾眼裡怒火,防止被他人發現。
“蕭觀音你是我的,彆想和耶律洪基重歸於好。”
韓在旭打擾求見,稟報蕭遠山的特殊身份,耶律洪基兩人大喜,於是三人又一番交談密謀。
喬平安來到滿城遼軍大營,扔下耶律洪基聖旨,就準備離開。
沒有想到忽然從士兵人群傳來一道女子聲音:
“通天真人,蕭玉玲想拜您師,你敢收我嗎。”
喬平安回頭看了那女子一眼,十五六歲年紀,身穿黑紅色武者勁裝,麵容白皙,嘴唇緊咬,目光飽含仇恨直直盯著他,
好奇問道:“你眼中帶著敵意,想做什麼?”
“學成神功,殺你報仇!”
“嗯?我沒聽錯吧,你向我拜師,為了殺我?”
喬平安好奇之下,沒有出手解決女子性命。
但是其他人嚇得亡魂大冒,蕭晃走出來拉住蕭玉玲,跪下求情:“真人贖罪,玉玲年幼不懂事,胡說八道的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沒想到蕭玉玲主動解釋原因:“真人一招雷罰殺死我爹蕭千絕,我身為女兒,替父報仇,天經地義。”
喬平安想起那天的確有個倒黴蛋被陳皮皮滅殺,雖然不是他親自出手,但這個鍋也可以算在他頭上,所以沒有解釋:“你不怕我現在殺了你。”
“不怕,但如果不拜你為師,我永遠報不了仇,活著也沒有意義。”
蕭玉玲理所當然的表情,讓得蕭晃無言癱軟當場,禱告道:
“千絕兄我儘力了,侄女自尋死路,真攔不住。”
喬平安聞言嘴角翹起,很久沒有見到這麼有意思的女子了,腦中思索轉動,得到一計,說道:“我可以收下你,但是你必需答應一個條件。”
“什麼條件,隻要教我可以打敗你的武功,我都答應。”
“我要你嫁給丐幫一個乞丐,生七個孩子,生一個我教你一門我的底牌神功。”
此言一出,遼軍儘皆嘩然,齊齊把目光投向蕭玉玲。
耶律乙辛等統帥,紛紛好奇她的選擇,把其剛才莽撞拋之腦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