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曲《海底》讓全場寂靜。
演唱結束後的許青站在舞台中央,他沒有聽到掌聲和歡呼,但卻似乎感受到了如海浪奔騰般洶湧的情緒。
他知道,觀眾們已經被這首歌深深的打動。
果然,當他朝著觀眾們深深鞠躬時,現場的觀眾們才從回過神來,送上了雷鳴般的掌聲。
觀眾們眼含熱淚,有一種悲傷但卻又好像被治愈了一般的抽離感。
如果說李榮豪的歌帶給他們的是一絲絲甜蜜,那許青的這首歌就帶給了他們一種從未有過的深刻體驗。
在《海底》中,他們似乎是海中央的那個絕望男孩,但又好像是海岸邊冷漠自得的人們,他們感受到了無儘的哀傷,但卻又仿佛在悲傷裡被治愈。
“來不及來不及,你明明討厭窒息,這是什麼樣的絕望?”
“許青的歌永遠不會讓人失望,一句‘一切散為煙’升華了,如果是我,我隻會說趕緊毀滅吧!”
“歌詞真的很好,希望被更多的人聽到,希望更多有需要的人被關注!”
“這個世界冷漠已經太多了,多一些溫暖吧!”
“旋律憂傷,歌詞絕頂,那種絕望感讓人窒息!”
“不怕你們笑話,我產後抑鬱了,正在自渡,沒想到今天被一首歌治愈了。”
“我的爸爸白血病走了,看著他從一個人變成了一個小小的盒子,我這才意識到,生命有多麼的脆弱。”
“抑鬱症兩年了,我以為我不在乎了,但聽到這首歌才知道原來我還在掙紮......”
“我隻想知道,許青到底經曆了什麼才會寫出這樣的一首歌?突然好心疼他!”
“許青,你是不是也在掙紮?你總在為彆人發聲,你自己呢?這個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懂你?”
隨著最後這條彈幕的出現,許多人的沉默了下來。
他們這才意識到,許青作為創作者又經曆了多少痛苦?
眼前這個看似開朗的大男孩真的開心嗎?
他之前一直鬱鬱不得誌,而後又被前女友背叛和誣陷,誰真的關心過許青是怎麼扛過來的?
或許在無人關注的角落裡,他也曾無助的想要結束生命?
這首歌,又是怎樣的絕望之下才寫出來的?
......
與此同時,中央音樂院校某棟教學樓的樓頂。
一道身穿白裙的身影正站在樓頂的邊緣,腳尖緩緩探出,仿佛隨時都會從這數十米的高空一躍而下。
這是一個麵容憔悴的女孩,她抬著頭看向天空中的殘月,緩緩的伸出了雙手,仿佛在和這個世界做最後的道彆。
可就在她即將跨出最後一步的時候,不遠處傳來了一段淒美的音樂聲。
作為中央音樂院校的高材生,她的聽覺天生敏銳,即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下意識的將這首歌聽了進去。
而歌詞中那句‘你問我死後會去哪裡,有沒有人愛你,世界能否不再’讓她緩緩的低下了頭,淚水在這一刻再也支撐不住的滴落。
但後來那句‘無人將你打撈起,你明明討厭窒息’又讓她頓住了腳步。
她明白,這個世界上她不是一個人,至少會有一個人理解她了。
在這一刻,她仿佛被救贖了,看到了一絲生命的曙光。
不被理解又如何?絕望又如何?
有人在痛苦掙紮中結束自己的生命,也有人艱難的爬起,寫出這樣一首歌,站在最耀眼的舞台。
這何嘗不是一種拯救?何嘗不是生命的意義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