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第二場演唱會結束後,節目組也開始為最後一場演唱會做準備。
所以,眾人趁著這次機會也都各自有了兩天的休息時間。
許青和眾人告彆,陪著養父母一起回了江城嵐縣。
不過這一次他並沒有在家裡逗留,而是將父母送到家後,就獨自打車前往了郊區。
“許總,您好!”
來到一家工廠外,幾個中年人熱情的接待了許青,並親切的稱呼他為‘許總’。
“辛苦了,一切順利嗎?”許青問道。
“順利,經過兩個月的調整,工廠業務全麵進入正軌,銷量和口碑也相當不錯。”
一名中年男人說道:“許總,其實我們的生產效率是可以再進一步提升的,隻是......”
他話還沒說完,許青就擺了擺手將其打斷。
“還是按照原本的計劃吧!效率慢一些沒關係,但產品質量一定要過關,員工的生活也要照顧好。”許青說道。
“明白了許總,我再帶您到處參觀一下吧!”
許青點點頭,接著就在工廠內四處查看,露出滿意的神色。
這是他在金曲獎之後就投資創辦的工廠,雖說沒辦法事事都親力親為,但他也格外的用心,幾乎每天都在關心工廠的情況。
而之所以要做這些,是因為許青意識到了危險。
水能載舟亦能覆舟。
在如今造謠成本如此低廉的社會下,他看上去是光芒萬丈的明星,但誰知道下次意外什麼時候會發生?
而且他也知道,憑借如今自己的力量還很難在資本麵前有話語權。
閆家、京都馬家、還有強盛集團,他們隻是略微出手,許青就差點萬劫不複!
經曆過兩次危機之後,他不願意再坐以待斃,所以他需要一步步的做大做強。
不過許青並沒有像其他明星那樣,依靠自己的人氣和粉絲去圈錢,利用明星效應收割韭菜。
他要做的是實業,而且還是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實業!
眼前的工廠隻是他眾多商業行為的其中一個,在這裡考察完之後,他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去。
果然,在工廠簡單吃過午飯之後,許青就匆匆離開江城,又馬不停蹄的趕回了京都。
“許青先生,請上車。”
一出機場,許青就看到了蔡家的人,以及車內坐著的蔡三爺。
車輛迅速啟動,轉而來到了一棟辦公大樓。
“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劉總了。”蔡三爺帶著許青來到一個中年人麵前。
“劉總好。”許青和對方握手。
“你好,聽說你對我的生意有興趣?”劉總笑道。
許青點點頭,“劉總的實業遍布全國,非常有發展潛力,我也非常敬佩劉總的為人。”
“好,我知道你是明星,但有蔡家擔保,我不會戴有色眼鏡看你。”
劉總說道:“但你應該很清楚,如今的實體業非常艱難,我也實話實說,公司的營收利潤並不是很理想。”
“如果你真有什麼想法的話,不妨開誠布公的說出來,我會慎重考慮。”
許青點點頭,他了解過這位劉總,農村出生,靠著勤勞的雙手一步步創造了這座商業帝國。
也正是因為如此,他格外重視底層的員工,將大量的利潤投放到公司福利上。
原本他的事業如日中天,在華夏範圍內廣受民眾的好評。
但隨著網絡的逐漸發達,所有實體業都遭受了重創,劉總的公司也開始走下坡路。
許青正是看中了這一點,才有了如今和劉總談判的一幕。
“我需要重新構建公司的運營框架。”
許青說道:“在不影響公司原本福利的情況下,預計還可以再為社會提供接近一百萬個就業崗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