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一大早,蒲榮帶著二十名騎兵,套了兩輛驢車和劉新一塊來叫李曉明起床。
李曉明問劉新:“你懷裡抱的什麼?”
劉新笑道:“大人,老朱還真不含糊,免稅的事情辦成了,昨天連夜趕回來的。
我寫了幾十張告示,咱們今天到了阿依河,你們去挖石硫磺,我順便去河穀的幾個村裡把這些告示貼了。”
李曉明抽出一張,看了內容,不禁拍案叫絕。
告示上除了言明新任縣令上任,帶來了朝廷的關懷體恤政策,漢複縣百姓免除兩年賦稅的事。
下麵一段話的意思是說,因縣裡免稅政策好,外地流民來本縣依附者眾多,本縣荒廢無人居住的房屋和田地,如在一個月內無人到縣衙認領者,將充公分發給新到的,準備在本縣定居的流民。
李曉明心想,劉新這家夥真壞,這下可是給陳家寨來了個釜底抽薪。
對於陳家寨的部曲百姓來說,不用交稅就已經很有吸引力了,如果不按時歸附縣裡,連老屋、田產都要被沒收,以後再想歸附朝廷也成窮光蛋啦!
依附陳家寨的百姓大多是苗民,給姓陳的當部曲隻是因為對縣衙沒信心,怕黑苗族人打過清算族仇。
他們隻是為了避禍而已,畢竟沒人真想一輩子當奴隸。
劉新這告示絕逼有用,李曉明對劉新讚不絕口,說要給劉新改個名字。
劉新詫異:“大人給我改什麼名字?”
李曉明的職業毛病又犯了,讚美劉新說:“我第一天見你,就感覺你是個足智多謀的家夥,長的又帥,又聰明,還很有個性。”
劉新平生第一次聽到這種溢美之詞,很不好意思,臉紅的很,但是心裡忍不住又有些小受用。
他本是個不得誌的書生,雖然有些才華,但自打娘胎裡就心高氣傲,脾氣不小,有傲上的壞毛病。
也就是這個原因,給人當幕僚,屢屢被驅逐,比他差的多的同學曹安都做縣官了,他卻還在成都無事遊蕩。
平生也隻有他同學曹縣令能容忍他,重用他做了主簿,這也是他念念不忘為曹縣令複仇的原因。
劉新心中好奇,心想我即便是又帥又聰明,也不至於因為這個改名字呀,追問李曉明:“大人,你為啥要給我改名字呀?改個什麼名字?”
“你不如叫劉伯溫吧,這個名字好。”
蒲榮連忙稱讚,說改的好,劉伯溫這個名字一聽就雄偉不凡,勸劉新把名字改了。
劉新聽了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,本以為縣令要給自己起什麼雅號,沒想到這名字如此粗俗難聽。
李曉明見劉新不願意改名叫劉伯溫,心中暗道‘可惜’。
阿依河是漢複縣三條大河的最西邊一條,靠近涪陵郡,路途頗遠,幾人駕著驢車翻山越嶺,蹚水過橋,從大清早走到過晌午,才終於到了阿依河穀。
阿依河比烏江小的多,但是河穀寬闊,河兩岸較為平坦,這種地形最利於開墾、居住,看兩岸的房屋數量要比縣城周邊多出一倍。
難怪陳家寨就建在此處,倒會占好地方。
若不是阿依河穀有陳家寨,估計曹縣令死後,新縣城肯定會在此處選址。
李曉明一行人走在村落的大街上,果然有大半房屋是封門閉戶的,原以為白苗族都依附了陳家寨,剩下的都是漢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