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時代的一顆灰,落在個人的頭上,可能就是一座山。”
每個人的命運都是被時代裹挾前行,古今皆是如此。
亂世並沒有那麼簡單,並非是到處充斥著無腦戰爭,各個割據的軍閥武裝都不是傻子。
亂有亂的道理,戰有戰的道理,亂而不戰也一定是有原因的。
五胡時代開啟的原因,是因為西晉在八王之亂的打擊下,皇室的軍事力量、政治威信日趨薄弱。
朝政和軍隊幾乎都由士族門閥、宗室外戚分彆把控。
基本上,當時西晉皇帝說的話不算數。
把持朝政的文官,自己想怎麼施政就怎麼施政。
掌握軍隊的武將,帶著軍隊想怎麼打就怎麼打,完全不聽皇帝的號令。
匈奴的劉氏父子,率軍進攻西晉的首都洛陽,西晉皇帝認為洛陽有一、二十萬大軍守備,萬無一失。
可誰能想到?
西晉帶兵的武將一時害怕,竟然直接帶著十幾萬大軍逃跑了,完全不管皇帝,也不通知皇帝轉移。
晉懷帝就這樣,在懵逼狀態下,被匈奴兵衝進皇宮砍了腦袋。
懷帝死後,晉湣帝跑到長安稱帝,匈奴劉氏又發兵數萬攻打長安。
晉湣帝的兄弟司馬睿帶著七十萬軍隊,在一邊看戲,坐視不管,也可能是司馬睿根本就使喚不動這些軍隊。
總之,沒有人在乎皇帝的死活。
晉湣帝這個隻有十幾歲的可憐少年,做了三年吃不飽飯的皇帝,就被匈奴人灌了毒酒。
就這樣,西晉在北方的兩任皇帝,都被匈奴劉氏直接殺死,黃河兩岸已經成為極不安全的拉鋸戰場。
晉朝宗室攜士族官員、地主、人民,被迫過長江進入江南地區。
隨後晉元帝司馬睿在超級門閥王氏家族的支持下,在建康稱帝,建立東晉,史稱“衣冠南渡”。
事實上,西晉雖然滅亡,但隻是皇帝死的頻繁。
軍事力量根本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,基本上全被各大宗室家族、門閥帶到了江南。
當時的長江以南,由於多山地,交通不便,基建開發程度遠低於被胡人占領的北方。
以前的長江以北才是真正的中原地區。
長江以南除少量平原地區處,大部分山區,仍處於原始荒蕪狀態,隻有少數民族在此生活,農耕水平十分低下。
被後世稱為富饒之地的江南地區,指的隻是“長江中下遊平原”,那是隻有一點點的平原區域。
史書上說:“:“地廣人稀,飯稻羹魚,或火耕而水耨”
在“衣冠南渡”之前,長江以南,大部分區域的人民,還是以“刀耕火種”、漁獵采集為生。
這些宗室家族、門閥地主帶著武裝進入江南之後,如猛龍過江一般,最先做的事就是搶地盤。
不管原來是誰在此地鎮守,誰是當地的地頭蛇,他隻管帶著人去安家落戶。
打不過匈奴,還打不過你們?
先進入江南的、勢力大的宗族,先搶靠近長江南岸的荊、湘之地。
後進入的,勢力小些的,退而求其次,往南去搶廣州當時廣州包括廣西)、寧州等地。
最後實在沒油水撈的了,直接一杆子戳到底,進入中南半島,耍當地的土著玩。
所以,東晉從一開始建國,開國皇帝就是個傀儡,朝廷的軍政大權把持在大門閥王氏家族手裡。
而散布江南各地的大小門閥、宗族、鎮守的武將,基本是各自為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