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曉明是在現代社會卷慣了的人,他總結出的真理:凡事快人一步,凡事比人緊張三分,事後總能比人贏上三分。
因此,他帶領眾人天不亮就出發,
梓潼郡向南與涪城、綿竹關、雒縣、廣漢郡、成都位於一條線上,
都處於川西平原區上,真正是一馬平川,再無群山和丘陵地形。
涪城與梓潼郡雖有數十裡距離,
但眾人從淩晨開始,就推著小車出發,地勢北高南低,小車推起十分暢快。
隻不過公主和郡主非要來湊熱鬨,才走了不過幾裡路,就鬨著走不動了。
李曉明隻好騰出來兩倆小車,讓她們坐上,
推車的腳夫看二女花容月貌,香風撲鼻,居然爭搶著要推她們,時不時的,還故意往顛簸處走上幾遭。
緊趕慢趕,終於在過晌午時,到達了涪城。
拓跋義律兄妹和李許公主兄妹與眾人告彆一聲,仍去逛街遊玩。
李曉明看時間有限,哪裡還來得及吃飯,直接開攤賣鹽。
他向眾人許諾,今日無論賣好賣不好,晚上羊肉、米酒管夠。
有道是:人生在世,吃喝二字......
眾人都是摳腳大漢,但圖一次過癮,哪管兩頓挨餓?
聽了太爺的話,紛紛歡呼,在涪城四門處停下小車,卸貨的卸貨,擺攤的擺攤。
涪城在成漢時期,也是金牛道上重要關卡,是拱衛成都北部的屏障之一,不是個小城。
如今年月,哪有人敢千裡跋涉出來賣鹽?
鹽販賣出的鹽巴都是天價,許多老百姓要麼根本吃不起鹽,要麼是有錢沒處買鹽。
很多貧苦家庭用醋布代替鹽巴,煮飯時隻將有些鹹酸的麻布,往煮飯水裡略沾上一沾,就算是放了鹽了。
或者上山,看野羊和野鹿舔舐哪裡的石頭,就冒險爬上那些懸崖峭壁,刮石頭上的堿鹽回來、放入食物中來補充鹽分。
像李曉明眾人賣的三十文一斤的鹽巴,實在是良心價了,即便鹽販們翻上一倍的價格去賣,
百姓們一次隻需花個十文八文的,買得幾兩回去,就足夠一家人很長時間的鹽分補充了。
正是物以稀為貴,不多時鹽販們又將攤位圍的水泄不通。
李曉明心想,賣完這兩千斤,船上隻剩不到三千斤了,剩下還有三五個大郡呢,絕逼貨不夠賣。
不如低價快銷,再讓船隊回去拉一趟。
於是仍按原來的價格,三十五文、二十五文,分兩個檔次對外銷售。
這般賣法,剛到黃昏時分,兩千斤鹽又賣的吊毛淨乾......
李曉明心中十分快慰,先讓王祥去買來數十張大餅,讓眾人撕吃了,墊肚充饑。
又讓王吉去市集買羊買酒,晚上好回船上,同眾人一起吃肉喝酒,再快活一番。
自己則指揮大家夥收拾攤位、小車,準備摸黑趕路回梓橦郡江邊船上。
眾人吃了大餅,收拾好東西,將幾百斤銅錢都拴在小推車上,
就等王吉買了羊、酒回來,好一起出發回船享用。
等了一段時間,眼看天色都暗下來了,仍不見人回來。
李曉明心想,王吉買羊買酒或許要費些口舌,但是拓跋義律兄妹和李許公主兄妹,怎地還不見回來?
這地方是涪城,已近成都,幾乎可以說是李許和公主的老家,難道還能出什麼變故不成?
正在焦躁,隻見王吉推著小車,車上載著許多酒壇,車幫上還拴著頭羊,
正火急火燎地往這邊趕來,離得好遠就衝這邊大呼:“太爺,不好啦,左將軍殿下他們幾個,都被圍住啦!
那群人說要把單於和左將軍殿下都殺了,把公主和郡主都捉回去。”
李曉明聽見這話吃了一驚,誰會那麼大膽,敢殺李許、公主他們?
難道是那天夜裡文碩的殘兵,跑到前麵來堵我們了?
又或是李許的政敵見他落單,要害他性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