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書友,前麵有個情節,李曉明帶著大家,推獨輪車從梓潼郡去廣漢郡賣鹽,遇到了羯族大王子石興,打了一場惡戰,
因為有四川的書友不同意半天能推小車這麼遠,哈哈哈。
所以把廣漢郡修改為涪城了,其實千年前的州郡,治所的位置是不一樣的,
不過為了大家閱讀的真實感覺,所以改動了,特地告知各位一下。
如果再有覺得不合理的地方,仍然歡迎大家批評指正,嘎嘎)
接下來召集眾人開會,把尖刀槍頭和白蠟杆分給大家,
讓王祥明日帶著眾人順流回去,再運一萬斤過來,路途中間不做任何停留。
李曉明和王吉帶著剩餘的兩條船,
和五名火槍手,五名弓箭手和五名腳夫,共計十五人在此等候。
他又反複交待王祥,商機如戰機,時間也是成本,一定要快,
李曉明算了一下,回去時順風順水又是輕舟,不需要人力,可以日夜開船,
估計兩三天就能到漢複縣,隻是來時麻煩些,十天可能都不行。
最後給王祥下命令,讓他十五天內,把一萬斤鹽運到梓潼,完成任務眾人都有獎金。
完不成任務,以後隻吃醬菜配糙米飯,再沒有酒肉了。
王祥聽了任務,唬的要跳起來,獎金不獎金的無所吊謂,
隻是眾人吃慣了酒肉,以後隻讓吃鹹菜糙米,實受不了。
當天晚上就拿了公文路引,帶著三十來人,揚帆出發了。
李曉明吃過了飯,將一大堆銅錢和自己留的一份路引文書,
及幾塊散碎銀兩,俱都裝在一個麻袋裡,放在頭枕邊上。
見公主和義麗郡主並沒有來找自己,也樂得不去管她們,
離入睡尚早,李曉明在榻上翻騰了一會,睡不著覺,
拿著白蠟杆和尖刀槍頭,將長槍組裝好,來到江邊空地上,想練練武功。
列位,你們看的沒錯,李曉明要練武功啦。
他自幼隻愛好國學小說、野史地理等方麵的東西,
雖然長了個將近一米八的個頭——實有一米七八左右,
也算是個高個子了,但武力並不是他的強項,
要不是當年因工作需要,而學了個柔道的話,在這個時代,妥妥的就是個弱雞。
柔道也隻能偶爾撐撐場麵,畢竟這個時代,大家是真的一言不合就用刀槍。
像前天對上羯族那一戰,你柔道學的再高明,衝上去也得被那群野人,捅個滿身窟窿。
近身纏鬥術,能用到的機會並不多。
這樣下去可不行呀,必要的作戰武力還是要有的,他打算從今天開始,好好練練。
練武功,其實並不一定非要有師傅,
師傅總喜歡故弄玄虛,隻教一些華而不實的花架子。
而且現在流傳下來的,所謂的中華神功,傳統武學,
老師傅們有錢倒是很有錢,其它的嘛,嗯......嗯......不好說,
李曉明打算自己練,以前上大學時,經曆過軍訓,
有個解放軍的教官,曾經教過他們解放軍的刺刀術。
這玩意招式極其簡單,都過去差不多十年了,他還是記得一清二楚,
因為總共就四招,防刺左、防刺右、防刺下,突刺。
簡稱“三防一刺”。
可千萬彆小瞧了這簡簡單單的“三防一刺”,這可真真是以殺人為目的的技術活。
是解放軍從中國傳統槍法的“攔”“拿”“紮”,
和戚繼光的《辛酉刀法》兩大武學中化繁為簡,總結而來。
後來經曆過抗日戰爭、國共內戰、朝鮮戰爭中的老兵,在殺人經驗中,不斷的實踐改進,
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全軍通用刺刀術:“三防一刺”,赫赫有名的殺人技。
不過現代的實戰技擊,不講究招數有多高明,全在於個人的訓練水平。
同樣一招,快狠準的為強者。
李曉明找個棵兩米多高的小樹,把樹枝想象成敵人的手或兵器,把樹乾想象成敵人的軀體。
把刺刀術的四招,每招都練上一百遍,主要練速度和準確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