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才那貴人給的金帶鉤,沉甸甸的,足有上兩重,上麵還雕著鳳紋,做工十分精美,
這東西不講做工,就單論黃金的價值,也足夠換十貫銅錢的了。
要把它賣了換飯吃,真是肉疼,不舍得呀!
李曉明以前曾看過一個考古記錄片,戰國墓裡出土了一件金鑲白玉的帶鉤,被定為國寶級文物,永遠禁止出境。
這件雖然沒有鑲玉,但若是出現在現代拍賣行裡,也必是天價。
猶豫來猶豫去,唉......古人不想今人事,
到哪山砍哪柴,賣了換飯吃吧!
李曉明上午逛街時,曾看見過好幾家“壓店”和“典鋪”,其實就是後來的當鋪。
《後漢書·劉虞傳》中有這麼一句話:“虞所賚賞,典當胡夷。”
這講的是東漢年間的事,是中國最早有文字記錄的典當行為。
據此推斷,典當行業一定在漢朝之前就有了,說不定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。
到了這個時代,那基本上已經發展成熟了。
李曉明找了個店麵不小的當鋪,一番討價還價後,
用金帶鉤換了幾疙瘩銀子,一貫銅錢、一個破羊皮口袋,一件半新的,絲布摻雜的厚直裾袍。
粗略一算,最少賠了兩成,
沒辦法,天大地大,吃飯最大,生存是第一要務。
他將七八斤銅錢和直裾長袍塞進羊皮口袋,將銀疙瘩揣進懷裡貼身裝著,
看看路邊有個湯餅店,就走了進去,向老板討了水,洗洗白白。
乾了一碗羊肉湯餅,嫌不過癮,又乾了一碗雞肉湯餅,這才心滿意足。
吃飽了飯,連腦子都覺得靈光了不少,
他心想,如今我是吃飽了,可王吉和一班小兄弟可還在牢裡呢,
那地方可不是人住的,得趕快救他們出來,
今天偷聽了李許和太子說話,心裡安穩多了,他假冒縣令的事,一直在他心裡是塊痼疾。
雖然不知道何時露的餡,但李許和太子知道後,看起來並沒有要害他的意思,隻是想利用他。
而且聽那話的意思,作為拉攏條件,還要想辦法給自己弄個將軍做做,隻為能牽製郡守李輝。
他近期經曆了些磨難,也想開了,
以前本不欲與這些權謀無情之人打交道,但回頭想想,
頭上沒棵大樹罩著,實在是步履艱難,升官似乎也沒什麼不好的,
自己本就是大成國的臣民,為太子殿下效力,又不是什麼不光彩的事。
況且也不用離開漢複縣了,說不定自己升了官,還能順帶著,提拔提拔手下的一幫小兄弟呢!
等到太子成功登基,他說不定也能混個元勳功臣呢!
想到這裡,不再猶豫,決定直接去找李許或者是太子,
直接當麵認錯坦白,把假縣令的事攤開了說說,無非就是以後忠誠於你唄!
他穿越前做營銷總時,對項目總也是絕對忠誠,
每次遇到事都和領導共進退,老領導找到好項目了,也都會第一時間喊上他,
想必職場官場應該也差求不多。
掏出一把銅錢,與湯餅店的老板會了鈔,出了店門,徑直又朝著七寶樓匆匆而去。
他擔心太子和李許已經走了,埋著頭隻顧趕路,
心裡還在苦苦回憶,成漢的太子李班到底登基成功了沒有呀?
苦思無果,這些小國家的曆史人物,除開國皇帝外,誰能把所有人物都記住?
你便是堵住個北大清華的曆史係教授,冷不丁地問他,李班登基成功沒有?
仇池國的開國皇帝的二兒子是誰,保準他也是第一時間懵逼。
隻顧胡思亂想,竟被迎麵而來的大漢撞了一個趔趄。
他心裡有事,頭也不抬地罵了句,“龜孫,走路不長眼麼?”
罵完又要往前走。
“是你?”
一個凶狠又驚異的聲音傳來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