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說李曉明在帳篷中一邊吃飯,一邊和孫文宇幾人說笑,
和一幫兄弟在一起,頓覺身心輕鬆,漸漸地把些不愉快的事拋到了腦後,
哪知李春卻又奉劉胤之命,前來請李曉明,還說有件大喜事。
李曉明不禁心中好奇,心想,莫不是殿下從哪裡找來了援軍?
若是這樣,那可真是太好了,不僅能解了劉胤的危難,而且此間事了,自己也有機會脫身了。
於是三口兩口地,扒完罐子裡的飯,跟著李春去見劉胤了。
待到了中軍營帳,帳中隻有劉胤和路鬆多、虛連提三人。
劉胤麵有喜色地迎了上來,一把扯住李曉明的手,說道:“恭喜賢弟,賀喜賢弟!”
路鬆多也笑咪咪地拱手道:“陳將軍大喜啦,可要記得請客呀!”
李曉明一頭霧水,聽著二人的道喜之詞,卻沒來由地隻覺心頭一緊,頭皮有些發麻。
隻好拱手問道:“不知......不知殿下口中所說,喜從何來?”
劉胤卻不答話,對張春道:“有勞張將軍了,且先回營休息吧!”
張春拱手離去。
劉胤又對虛連提使了個眼色,說道:“你也去辦你的事吧!”
虛連提拱手道:“末將遵命。”
從李曉明身邊經過時,不經意間與李曉明對視了一眼,眼光一碰便閃躲了,似乎有些心虛。
李曉明莫名其妙,心想,都神經了嗎?
隻見劉胤麵帶微笑,回頭從帥案上的一個托盤裡,取過一卷赤軸青紙,
站在李曉明麵前展開,口中說道:“陳祖發接詔。”
李曉明心裡納悶,這接的是哪門的詔?劉胤這是搞什麼鬼呢?
路鬆多在一旁語氣溫和地提醒道:“陳將軍,這是陛下給你的親筆詔書,接詔之時,需得恭敬持禮。”
李曉明一聽是匈奴皇帝給的詔書,心裡雖然好奇,但也來不及多想,
隻好像上次接成國皇帝李雄的詔書一樣,俯身彎腰,
劉胤看他恭敬,十分滿意,清了清嗓子,
念道:“朕承先祖之基,求賢若渴,欲使國家昌盛,強兵禦侮。
陳祖發者,英勇忠誠,善於謀略,於渭河之戰中,率軍奇襲賊寇,火燒連營,功勳卓著,
特封其為安南將軍,協助南陽王劉胤經略隴西,掃滅叛賊,欽此。”
李曉明這才恍然大悟,原來是自己這個安南將軍的正式任命下來了,
雖然明知,自己不會長久地在匈奴趙國為官,
但今日接到皇帝的詔書,總算驗證了,劉胤封自己將軍這件事,實是出於真心,
並非是孫文宇口中的空頭將軍,也不虧自己為他一番操勞了。
想到此處,心中大慰,深覺自己有識人知人之明,口中稱謝道:“多謝陛下,多謝南陽王殿下。”
劉胤笑道:“賢弟免禮罷。”
說著,又回頭將托盤裡的一方銅印拿過來,連同詔書一起交到李曉明手裡。
李曉明聽說是劉曜新筆寫的詔書,將銅印掛在腰裡,
忍不住展開詔書看了看,隻見不過是區區幾行隸書字。
卻寫的規則嚴密,條理分明,且線條剛健有力,儘顯古樸典雅之風,莊重恢宏之勢,
他不禁讚道:“好書法,隻怕比王羲之還要強些呢。”說罷,小心翼翼地卷好,
他心想,劉曜並無書法傳世,若是有一天能夠穿越回去,把這卷青紙賣給王建林,少說值一個億。
劉胤卻奇道:“誰是王羲之?莫非也擅長書法麼?”
李曉明心想,王羲之五十歲時才作《蘭亭序》,大概此時年輕,還未名揚天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