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胤不知是不是在為李曉明擔心,臉色惶急地追問道:“那後來呢?”
李曉明沉聲道:“我當時心急如焚,心想,秦州援軍即將到來,咱們這裡形勢危急,
殿下平日裡對我深情厚誼,我卻未能說服羌王出兵,怎有臉回去見殿下?”
楊初從後麵出來,向劉胤拱手道:“殿下,安南將軍此行為求援軍,受了如此的恥辱和苦楚,
即便是未能達成目標,也不應再降罪了。”
塔頓也拱手道:“是呀殿下,陳將軍已是儘力了,
要我說,求人不如求己,便是沒有援軍,憑咱們自己,也足以與敵周旋。”
“唉......”
劉胤鬆開李曉明的手,長長地歎息了一聲,
對諸將苦笑道:“諸位,本王何曾說過,求不到援軍就要治罪的?”
又轉向李曉明,目光坦誠地說道:“賢弟,也怪我一時急糊塗了,硬逼著你去做這件難事,
累你為本王受了這樣的罪,也罷,他羌族出不出兵隨他吧,你能平安歸來就好。
走走,咱們進帳說話。”
說著,垂頭喪氣地走進了中軍大帳,這回路鬆多也不出言嘲笑了,也如劉胤一樣神情委頓。
李曉明心中暗笑,隨著眾人進入中軍帳,待到眾人站定,
才慢慢地拱手道:“殿下,我話還沒說完呢!
我因未能完成任務,羞愧難當,於是又硬著頭皮闖進羌王府,去見羌王,
我對羌王父子曉以大義,倍數朝廷曆年來對他們羌族的恩惠,直說的口乾舌燥,
終於喚醒了他父子二人的感恩之心,最終答應了與我軍兩麵夾擊叛軍。”
劉胤呆怔了一會,才驚疑地問道:“羌王答應出兵了?”
路鬆多也急問道:“此話當真?”
李曉明笑道:“羌王身邊的長史此刻就在帳外,專為聯軍破敵之事而來。”
劉胤喜出望外地道:“哎呀,既是羌王身邊長史來到,怎能如此怠慢?快請快請。”
李曉明掀開簾子,將李許請了進來。
劉胤謙卑地走下來,拱手道:“有勞長史來此,未曾遠迎,還請恕罪。”
李許麵不改色,神情自若地拱手道:“不敢不敢,姚帥聽得安南將軍所言,
得知軍情緊急,十分憂心,特命姚許來此,
一則打探敵軍虛實,二則與殿下磋商兩軍配合作戰事宜。”
劉胤笑道:“雖是叛軍勢大,但有你們羌族的人馬助陣,本王再無憂慮了。”
李許明知故問道:“不知目前敵我兵力如何?”
劉胤沉吟道:“眼下叛軍有一萬六七,尚有兩萬援軍在路上,估計最快明日就到,
若是秦州援軍到來,估計兵力將近四萬人。
我方有精兵一萬一千人左右,又有周邊各郡縣援兵兩千多人陸續到來,
雖是兵力少些,但我族人馬,弓箭刀槍操練精熟,俱是以一擋十的精兵。
不知......不知羌王那邊能出動多少人馬?”
李許昂首挺胸地道:“殿下請放心,姚帥是三朝的老臣,最恨陳安之流不忠不義的叛國之賊,
眼下渭水南岸有我軍兩萬之眾,到開戰之前,姚帥將再從扶風郡調集一萬精兵前來,
到那時,我軍兵力絕對強過叛軍。”
說到此處,李許頓了頓,看著李曉明,自信地說道:“聽說先前叛軍數量,是殿下所率之軍的兩倍,
安南將軍曾兩次指揮朝廷之軍,以弱勝強,擊敗叛軍,連姚帥得知,都讚不絕口,
如今你我兩軍加起來,已超過叛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