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的生命,本質上與耕田的農夫並無區彆,不過是曇花一現,明滅之間的一閃罷了。
一天與萬年,皆是虛無而已,佛門頓悟之人,將不再有時間的概念。”
昝瑞麵露喜色,說道:“大和尚,我好像懂一點了,
終將凋謝、湮滅之物,時間的長短和過程,沒有任何意義。
就連時間本身,也是世俗的定義,假如世間的人們全部消失了,也不會再有時間的概念了,
佛陀的第一名弟子,顯然腦子裡還未跳出世俗的束縛,因此佛陀說他不明白。”
浮圖僧聞聽昝瑞之言,滿麵皆是慈悲欣慰之色,
他對昝瑞說道:“你已經比佛陀的第一名弟子,明白不少了,
不過仍未能看透本質,待你以後循序漸進吧!”
昝瑞撓了撓頭,皺眉苦思,
心想我都想到這種程度了,大和尚還說我沒有看透本質,那究竟什麼是本質呢?
一時實在沒有頭緒,便開口問道:“那佛陀的第二名弟子所言,又有什麼不對呢?”
浮圖僧微笑道:“第二名弟子說生命隻有一頓飯的功夫,實際上是將生命依附於外物,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卻不知生命之無常,不在於一餐一飯的維係,
佛說:一念起一念滅,一念中有九十刹那,一刹那有九百生滅。
生命亦是如些,我們在此講經說法之間,這世間已不知發生了多少生死離彆,
正如第三名弟子所說的那樣,生命隻是一呼一吸的相續,吸氣是“生”,呼氣是“死”,
一息不來,即屬後世。
即便是是每天飽食,也無法確保生命不會立刻消失呀!”
昝瑞不知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,朦朧著雙眼說道:“哦,既是生命如此短暫脆弱,又充滿無常變數,
那可要抓緊修習佛法了,要不然,隻怕剛吸了口氣,還沒來得及出氣,人就突然死去了。”
他一拍大腿,驚呼道:“要是這樣的話,還沒修到涅盤就死翹翹了,可是後悔也來不及了。”
浮圖僧聞言大喜,撫摸著昝瑞的頭,說道:“正是如此,你總算說了句十分明白的話,
也不枉貧僧與你講了這許多。”
昝瑞聽到誇讚之語,雙手合十,向浮圖僧拜謝。
朦朧間,李曉明似乎看到,一個光頭小和尚正在向師傅行禮,
他不禁想起往事,當初和孫文宇一起,將昝瑞按在床上剃光頭時的情景,仿佛就在昨天,
難道冥冥之中,自有定數?
聽浮圖僧講經,李曉明心裡也有所感悟,卻沒有說出口,
隻是覺得,若是真如心中所想,那麼人還活著乾什麼呢?
這未免太消極悲觀了,難道一定要修佛修到涅盤,才是最好的歸宿?
李曉明正在心裡思考,卻聽浮圖僧問道:“將軍,方才貧僧所述經文,
乃是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中的第三十八章,此經乃佛教接引之經典,
連昝瑞小娃都有所悟,難道將軍竟然一無所獲嗎?”
李曉明趴在牛車上,難為情地道:“大和尚,非是我愚鈍,不知經中之意,
隻是如你所說,那若有若無、非生非死之間的涅盤永恒狀態,真的強過在世間逍遙快活數十年嗎?”
浮圖僧看了李曉明一眼,歎氣道:“唉......越是天資聰穎之人,心中執念越重,
隻怕將軍非是貧僧能渡之人。”
李曉明笑著打了個哈哈,說道:“執念這東西,誰會沒有?
大和尚發下宏願,要創建佛國,儘度中國之人,難道不是執念?
至於最後如何,且看各人的造化吧!”
喜歡至暗時代:五胡十六國曆險記請大家收藏:()至暗時代:五胡十六國曆險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