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彧表情微動,他一個小小的守宮令,若讓天子這般重視,說心裡沒有半點波動,那是不可能的。
他的表情,逐漸變得認真起來,詢問道:
“臣第一問,是問陛下既然早就看穿董卓賊心,還以雷霆之勢掌管河內大營,為何要回來?”
劉辯有兵馬,有朝廷諸公,而且他是天子,諸多有利的因素綜合起來,他明明有著更多更好的路可以選擇。
直接揮師誅滅董賊,也比回來強!
劉辯輕輕搖頭後,歎氣道:
“朕既是天子,也是太後的兒子,怎能眼睜睜的看著太後被挾持?相反,朕回來的話,董卓就不敢再動太後,而朕也能相機誅賊。”
荀彧大受觸動。
他隱隱猜到了答案,所以才會毫無顧慮的回來。
論品性,劉辯身為天子,不惜以身涉險也要堅守孝道。
論能力,在董卓入京後,他一係列的手段,居然能將董卓牽製住,而且天子善用能臣乾吏這件事,也傳到了他的耳中。
那些辭官或者被貶的臣子,天子也全都召回,各種行為綜合的結果,讓荀彧願意多費一些腿腳。
緩了緩心神,荀彧再問道:
“臣第二問,要問陛下,何日誅殺董賊?”
“朕早已做好一切準備,隨時都可動手,隻待時機成熟,朕有必勝的把握。”劉辯淡笑一聲,臉色冷峻。
“必勝的把握?”荀彧露出詫異之色。
尤其是天子那不經意間流出的自信,讓他忍不住相信。
“臣第三問,敢問陛下,若是親政以後,又該當如何?”
劉辯聞言,臉色忽的凝重起來,沉默良久之後,徐徐道:
“若是親政,則朕將勵精圖治,還天下太平。”
“如何勵精圖治,如何還天下太平?”荀彧再次追問。
劉辯腦海當中,不由得想起當年荀彧勸誡曹操的話,當下就照搬了過來。
“當年,漢高祖保守關中,光武帝占據河內,都是先鞏固根基,最後得以控製天下,這樣進可以製勝,退可以固守,所以雖有困難曲折卻最終能完成大業。”
“朕當逐步收攏各州之權,重用賢士、與民休息……”
劉辯侃侃而談,他越說,荀彧就越加震撼。
天子的各種想法,與他簡直不謀而合!
“文若,朕說的,莫非哪裡不妥?”
劉辯心裡也挺緊張的,這可是頂級的治世謀士,曹操的子房啊。
如果能將他收服,對於大漢來說,絕對是跨進一大步。
荀彧回神,激動的起身下榻,當即跪在劉辯麵前。
劉辯麵色大喜,似乎是知道他接下來要說什麼,上前攙扶住他。
“文若何故?”
“陛下,臣願為陛下效力,協助陛下中興漢室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