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戰亂,兗州賑災不利,劉辯沒怪橋瑁等官吏。
不過既然他來了,就得立刻行動。
好在東郡糧倉堆積如山,他又帶來了不少工匠、農具、糧種之類。
劉辯坐鎮東郡府衙,大小官吏戰戰兢兢的站在下麵,大氣都不敢喘。
曹仁、皇甫嵩也在場。
劉辯掃視一圈,道:
“奮威將軍曹仁。”
“末將在。”
“朕令你領本部兵馬,主動出擊,把東郡外的黃巾全部掃除,告訴他們,願降朝廷者,有吃有穿,不願降者,斬!”
“末將遵旨!”
曹仁一拱手,轉身匆匆離去。
劉辯的目光接著落在皇甫嵩身上,在場這麼多人,唯有皇甫嵩有位置可坐。
“車騎將軍。”
皇甫嵩起身,“老臣在。”
劉辯的聲音放緩,語氣客氣了些,“勞煩老將軍全麵接管東郡防務、治安等事務。”
“老臣得令!”
軍事部署到這裡就結束了。
曹昂於禁他們在外馳援曹操的五路大軍,倒不用劉辯擔心。
接著他就開始了民生上的部署。
招收流民,組織屯田、興修水利、搭起粥棚賑災全都同步進行。
橋瑁一個頭兩個大,好在這些事朝廷都有具體的實施策略,橋瑁隻要循規蹈矩的按照朝廷製定的方向操作就行。
治理蝗災也不難,借鑒前人經驗就行,難得是不管是改善田地等農業防治法,還是另一種人工方式,都是一筆巨大的支出。
劉辯隻能咬咬牙答應下來,蝗災必須要根除。
好在東郡並不是蝗災嚴重之地,一番政事處理完,東郡開始動了。
數以萬計的流民終於有了安置策略,降兵被變為屯田軍。
這些工作說起來並不難,之前亂是因為大漢的製度,有不少問題。
畢竟曹操來東郡,主要任務是打仗。
想揮揮手安置這麼多流民、降兵,各地太守全力配合,根本不現實。
除非劉辯能派一名持假節的朝廷重臣,代表他這個天子來統籌全局。
當一切料理妥當時,郭嘉帶著奏疏回來。
“陛下,那首詩找到是誰寫的了。”
這麼短的時間就找到人了?
劉辯打開奏疏一看,驚訝不已。
“竟然是他!”
曆史上,此人屬於曹魏集團,從底層做起,最後官拜三公的頂流重臣。
食邑相當於張合、徐晃、張遼三人之和!
他在文治上,到任一地百姓無不歡迎,離任時百姓背井離鄉也要同去,最後曹魏妥協,讓其從中挑選千名百姓為侍從。
每到一地,當地豪強都被他壓的不敢冒頭。
為縣令時不避權貴,親手砍了曹洪親戚,誰求情都不買賬。
連太尉楊彪都被他堅持拷問過,壓根不賣任何人的麵子。
武治上,此人擔任過朝廷重號將軍,後任征東將軍,做到東線集團司令,壓的東吳不敢冒頭,無數次料敵於先。
還曾親自帶幾十名敢死之士,大破吳軍。
最後官至太尉,有人評價,他若在,司馬懿一輩子不敢冒頭。
……
曹操兵臨濟陰郡,正跟何儀、劉辟等十餘萬黃巾對峙。
他還不知道天子到東郡的消息,他要想辦法殺回東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