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理來說他抱緊楊彪的大腿,說不定成就會比現在還高,可他偏偏自視甚高,不願去跟那些武人打交道,反而和荀彧等青年一派熱絡的很。
這會兒周圍百官的議論聲不小。
對荀彧頗有微詞。
天天說天子回來了,結果等了這麼多天連個影子都沒遇見,
今日又等到了日上三竿,有人忍不住,哼道:
“純粹瞎搞,如果沒有確切的消息,怎麼能讓人在此空等?”
“就是啊,等天子回來了,我必參他一本。”
“簡直不像話。”
議論聲越來越多,而且毫不避諱。
荀彧依舊泰然自若的站在那。
除他以外,與其他人鬆鬆垮垮的站姿不同,楊修將自己收拾的極為得當,比前幾日還要認真的陪荀彧站著。
對此荀彧頗為好奇。
“德祖為何今日這般重視?”
“尚書令不是說今日天子會還都嗎?”
荀彧訝然的看著他,“可前幾日我也是這般說的。”
楊修勾唇,自信的說道:
“事不過三,更何況……”
他意味深長的望了一眼不遠處的兩個相互攙扶的老頭,“尚書令連他們都通知了,我料定今日天子必歸。”
荀彧微微一笑,楊修倒是聰明。
聽荀攸說,此子的聰明程度,不亞於宮中的司馬懿。
隻不過一個在明一個在暗。
是真是假日後或許能見分曉。
思考間,原本嘈雜的百官突然安靜下來。
有人高呼道:“是羽林軍!天子回來了!”
眾人止住話茬望向遠方,果然見到排頭的羽林軍正策馬開路。
荀彧身體驟然緊繃,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前方。
太師王允原本陪著一眾老臣說著荀彧的壞話,此刻全都亮了眼睛。
天子不在的時候,他們感覺自己的利益受到極大的侵害,現在終於有人回來為他們主持公道。
劉辯坐在車駕內,掀開簾子一看。
他已經知道百官和百姓都在迎接的事。
他並不打算下去,下令道:“告訴百官,朕一路困乏,要先回宮。”
回宮裡再單獨召見自己想見的人。
王允那些老頭,先晾一晾再說。
不然自己一下去,必定被逮住一頓輸出。
劉辯未下駕車,百官們並無怨言,高呼著萬歲迎接。
進入城中,百姓們比過年還熱鬨,敲鑼打鼓,山呼海嘯的聲音令第一次來洛陽的人大開眼界。
比如徐家,眼睛四處張望充滿好奇。
還有諸葛亮,除了驚然之外,多了些崇拜。
再如張昭,他一個人騎著匹馬處在最末尾,跟其他家族遷徙的族人待在一塊。
一路上他未跟任何人交談,步入城門前,他左右掃視尋找著一個身影。
他與荀彧四目相對,雖從未見過麵,但張昭已經篤定,此人就是步入司隸後,一路上常聽人提起的荀令君。
張昭朝他投去枚挑釁的目光。
荀彧莫名其妙,衝他回以微笑。
張昭嗤了一聲,跟著隊伍進城去了。
同時尋找荀彧身影的還有諸葛亮。
他覺得自己沒資格跟著天子接受百官朝賀,於是拉著弟弟下去步行。
一大一小兩人並不引人矚目,路過荀彧時,諸葛均吸了吸鼻子,指著他說:
“哥哥,他身上好香,比很多姐姐身上還香。”
都說童言無忌,可這麼直白,讓荀彧有些尷尬。
周圍人都看向此處,隻覺得有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