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辯已經有了意中人選,問道:
“孫乾回來嗎?”
郭嘉起身,躬身彙報:“孫乾、陳群、趙儼、杜襲、舒仲應等,已處理好並州善後之事,都回來,目前閒賦在家。”
劉辯點頭,豫州除了徐庶、郭嘉、荀氏叔侄、鐘繇等,還有一係列大才。
劉辯大手一擺:“孫乾為督糧官,陳群為監軍、趙儼長史、杜襲任司馬。”
想了又想,他又問道:“弘農情況如何?”
這次回話的輪到荀彧,他起身道:
“弘農發展尚好,目前極少需要朝廷撥款。”
弘農有很多傷殘士卒,都是一場場戰爭過後塞過去的,連帶著他們的家屬一起定居在那。
朝廷對那裡格外關照,搭建的房子、田產等都是全國最低價,偏向於福利性質。
對於荀彧的回答,劉辯頗為好奇:“弘農太守朕記得是張昭吧?他在做什麼?”
怎麼會突然用不上錢了呢。
“稟陛下,弘農老兵大多對鐵器熟悉,又與眾多基層、中層甚至名將們是生死之交,於是張昭大舉引入水排冶煉,使弘農成為司隸民間鐵器中心,生產包括武器、農具在內的眾多東西。”
“尤其是曲轅犁、大刀之類,司金府人手不足無力製造,便將其下放,有不少將軍說情,東西就落在了弘農頭上,為其創造不少收入。”
荀彧的一通解釋,讓劉辯皺眉。
傷卒打鐵?
第一,朝廷不缺那點福利投入。
第二,質量能得到保證嗎?
第三,傷卒本就身體不好,再從事體力勞動,彆等幾年後死一大片。
他望向皇甫嵩,皇甫嵩起身解釋道:“昭寧元年第一批大刀老臣派人去檢查過,質量比司金府製造的稍脆一籌,不過成本更低,質量在正常範疇,各營將士對其皆是好評,將軍們上書支持加大采購。”
“後麵呢?”
“最近幾批質量已經追上,老臣了解過,單件製造時間會稍長,但弘農人多,家家戶戶除了種地就是鐵匠,張昭以官吏親自走遍街坊培訓,老臣報到司金府的訂單,基礎類的都轉交到弘農製造。”
皇甫嵩話音剛落,荀彧補充道:
“農具亦是如此,弘農創收已有數月,百姓對此很高興。”
本來傷殘歸養的士卒,隻能一輩子混吃等死,張昭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穩定、還不用離家的工作。
水排冶煉技術讓他們賣力的工序少了,一定要賣力氣的地方,弘農還是有不少健全人能夠勝任的。
劉辯麵色緩和了些,“此人還真有招。”
順口提一句張昭,是想把此人召回來的,派到徐州去,瞧瞧能不能將徐州刺史陳宮置換回來當軍師。
現在來看,還能讓張昭在弘農乾乾。
再給他一年時間,看看有多大變化。
成果若是出眾,將來可以重用。
找誰把陳宮換回來用呢?
劉辯乾脆將難題丟給尚書台。
“將陳宮調回洛陽,擔任征西大軍左軍師,徐庶任右軍師,徐州牧讓三公九卿各舉吧。”
“陛下聖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