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好的盛世局麵,若無嗣繼承大統,一眾老臣會比天子更憂心忡忡。
恨不得天天上書。
當今天子身強體壯,既無疾病纏身,又宏圖偉誌,若再加上子嗣興旺,哪個不怕死的敢來找事。
至少劉辯活著的時候,哪怕天下矛盾惡化到幾近崩潰,也沒人敢冒頭。
劉辯來到主位坐下,招呼大家一同落座,其他事都被他先推到了一邊,高興的望著眾卿,道:
“諸卿暢所欲言,給朕的皇兒提個名字吧。”
宗正劉虞早有準備,取出宗族世譜,隨時準備登記入冊。
太師王允率先表態:“陛下,老臣認為昭字為佳,應昭明星,昭明者,五星之精,見則天下易政,合昭陽殿,乃光武帝龍興之處,拆字為日召,可解天日召還漢鼎,另外,春秋潛潭巴曰:日者,人君之象。”
劉辯暗暗點頭,之前收到了各府的提名,太師府建議的名字便是昭,聽著還可以。
接著他又看向皇甫嵩,問道:
“大將軍可有提議?”
皇甫嵩撫摸著胡須思考一陣,突然拱手:“老臣認為,宸字為宜。”
“何解?”
“春秋元命苞曰:北辰居所,天子正位。加之近期北極星亮度驟增,正應此字,乃是祥瑞。”
皇甫嵩的話說到了劉辯心坎裡,不管是與祥瑞掛鉤,還是對他將來立嫡長子為儲君,都正中下懷。
不過既是集思廣益,就得多聽聽大家的意見。
下一人輪到太尉楊彪,楊彪躬身道:
“臣以為,珩字尚可,珩為禮玉之首,喻為禮樂複興之樞紐,大珩,天子之佩也,以節行止。”
“劉珩……”劉辯再次點頭,又望向蔡邕。
蔡邕這個大儒嶽丈,讓他滿懷期待。
“陛下,老臣認為,韶字可行,光和元年,史官記載洛陽有鳳鳥現世,此外,韶承堯舜之音,彰盛世重臨。”
蔡邕還不過癮,又取了一個:“霄字也極好,日月燭霄,漢德昭昭……”
“……”
眾臣各抒己見,提出了一連串的名字。
都下意識的將滿滿作為儲君看待。
隻要腦子沒坑的人都會這麼看。
劉辯是天子,唐姬是皇後,滿滿既是嫡子,又是漢嫡長子。
不需要劉辯說什麼,大臣自動將其視為太子。
甚至可以說哪怕劉辯不願意,都會有一堆人上奏疏,希望他三思而後行。
劉辯將每個名字都念叨了一遍,最後有了決議。
“尚書·益稷曰:簫韶九成,鳳皇來儀,朕決定,取名為韶,即日擬詔,昭告世人,朕大赦天下,朕有嗣了,嫡長子為劉韶。”
眾臣一同起身,拜道:“陛下聖明!”
劉虞在宗族世譜中寫下劉韶之名。
入了族譜,劉韶的身份就是板上釘釘。
……
天子有嗣的消息,傳出宮,百官喝彩,百姓歡呼。
比過年還要熱鬨。
原本還有一些大臣懷有小心思,想著能不能往蔡邕身邊靠,要是能推蔡邕當上國丈,未來他們就是新外戚的鐵杆。
現在嫡長子出生,再沒人有這方麵的小心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