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關需要走索道,除此以外,入關需走盤山棧道,之字形木棧道貼崖而建,寬僅6尺,載重限於單列輜重車。
關外百裡礫漠,由洪水衝積形成的礫石平原,粒徑315厘米,馬蹄易陷,《後漢書·段熲傳》載羌騎至此減速。
夏季地表溫度達60c,《續漢書·五行誌》記光和三年隴西熱石烙膚。
有季節性鹽湖,冬季乾涸的鹹水湖,春季融雪後深3尺,采鹽者需穿木底靴,武威漢簡載隴關外鹽工月供百石。
袁紹敢派出十人穿越荒漠,幾乎是派他們送死,莫說是寒冬之月,就是春季都難以橫跨。
隴關常規戍卒1200人,含弓手300、騎兵200、工兵700。
地勢易守難攻,就這一千兩百人擺開架勢,能拖住一萬大軍數日。
不過配置已經是數十年前的了。
人數經過先帝時的裁減、以及羌人襲擾,早就形同虛設。
王國三十六部叛軍殺到隴關,隴關將士奮戰數日無援,最後被擊潰。
叛軍得以深入司隸,京兆震動,靈帝調集皇甫嵩率數萬精銳,於陳倉與幾十萬叛軍決戰。
再後來,叛軍被擊潰,又經隴關出逃,逃走前為防追擊,一路燒毀棧道,砍斷橋索,並留軍隊把守……
至此,隴關反倒成了扼守涼州的關隘。
這是徐庶為曹操收集到的情報。
曹操內心極為難受,護中原國祚數百年的雄關,卻沒想到以這種方式落幕。
曹操騎在馬上,冷厲的風嘩嘩的往他身上吹,駕馬來到一處高坡,腳下的大道煙塵滾滾,漢軍將士正在行軍,掀起漫天煙塵。
站在此處,依稀的能看到天邊有座尖峰,看不清細節,但那便是隴關最高處。
曹操身後,陳宮、徐庶、許攸三人並駕齊驅,許攸揪著自己的一小撮胡子,提議道:
“阿瞞,我建議繞路,鬼哭穀或可通行,就是行軍時間會耽誤幾日。”
沒人知道隴關現在是個什麼情況,就算沒了叛軍居高臨下駐守,恐怕也有小股占山為王的山匪。
最好的行軍方式便是留小股軍隊勘探交戰,大部人馬迅速繞路穿越。
鬼哭穀不是好地方,強風經狹窄穀道形成次聲波,致人暈眩,《西京雜記》稱漢軍棄甲於此者眾。
陳宮思索一陣後,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,“不如走鷹愁澗,此地乃是當初董卓奇襲之地。”
鷹愁澗,僅容一人側身過的岩縫,出口隱於紅柳叢中。董卓曾由此奇襲羌寨,見《英雄記》。
還未出關,曹操就被潑了一盆冷水。
關外到底是個什麼地方。
要知道他們還在司隸境內,莫說打仗了,光行軍的麻煩就接踵而至。
曹操皺著眉頭。
袁紹當日是如何從這穿過去的?
走的又是哪條道?
他令人拿來一份抄錄的文書。
這是當日李越送抵洛陽的奏疏抄錄的副本,從乾爹皇甫嵩那拿來的。
曹操在文書中找尋著端倪。
其中開頭的兩句就引起他注意。
昭寧元年四月,紹初入涼州,於叛軍手中收複隴關,並以此為根據地朝四周活動。
五月,紹敗韓遂,遂懼,讓出隴縣,敗退開頭山。
所以袁紹並未繞路,沿途西進,直出隴關,兵臨隴縣,數次交鋒,立足涼州。
喜歡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:()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