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昭有想過先按照楊修的方式走下去,可漸漸的發現根本不行。
本身在弘農種地就極為不易,糧價一降再降,從徐州拉到洛陽來販賣的糧商,居然賣的比他們還便宜。
都說徐州糧食多的令人發指,隨便拉出個糧商來,能養活上萬食客,張昭再一次見識到了。
他本就是從徐州而來,清楚就自己天天帶著一群殘疾下地,無論如何也比不過人家。
況且,荀衍、楊修走了那麼久的第一條路,一直沒能走通,現實證明他們走的不對。
既然不對,為何自己要繼續走下去?
於是,昭寧一年底,張昭從田間走出,決心改變。
他召集老兵,發動人脈,引進商人,拜訪司金府,溝通商隊……
弘農的變化日新月異,發展之迅速讓人瞠目結舌。
看到百姓從光腳慢慢穿起鞋子,看到各家各戶從討稀粥到燃起炊煙,酒肉之香飄在街頭巷尾,張昭知道自己做對了。
在享受成果時,張昭同時清楚,自己更要小心去走好每一步,若不能守住這一切,轉眼就會回到從前。
因為弘農實在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,你可以引進司金府的水排冶煉,彆的州郡同樣會抄作業。
大漢絕不止他張昭一個聰明太守,其他人哪怕笨些,不至於照抄都不會。
是,弘農有人脈。
可涼州可坐在礦上。
兗州投機比弘農還厲害。
張昭隻能走少賺點,賺點彆人看不上的錢。
同時十二個時辰連軸轉,拉出彆人供給不了的產量,來保證百姓有口飯吃。
他在告訴自己,下一代就好了。
今年他罰商人十萬錢,商人迫於成本給工坊改善通風,明年他又罰商人十萬錢,商人為工坊提供乾淨的飲用水。
十年二十年後,弘農的孩子長大了,學有所成的步入官場、積攢家底的拉起隊伍經商、遊曆結識貴人的人生逆襲,什麼都沒有的,進入工坊也能改變殘疾人多的局麵。
到那時弘農就有競爭力了。
那時的局麵一定比現在好出數倍。
張昭雙眼逐漸堅定,望向滿寵,毫無心理負擔的說:
“我沒錯,大漢經曆過強盛,經曆過衰敗,自陛下親征過去兩年,弘農的高速發展是近十個月的事,十個月前,一場雨、一場雪會帶走無數人性命,但現在我能說一句,下雨也好,下雪也罷,不會再有人因受寒而死,因饑餓而斃,天剛冷你就能看到煙囪燃起。”
“我承認,其他地方用工最低二十錢,在弘農最高才十八錢,更低的收入卻更累更辛苦,但我依舊沒錯,因為正是我,弘農才有賺十八錢的機會,弘農的繁華比不過洛陽和三輔,但我有把握在十年內,讓弘農成為洛陽及三輔之下的第三郡。”
“我同樣可以拍著胸口說,在洛陽二十錢隻夠下一次酒樓,可在弘農,十八錢夠你叫上三五好友美美吃上一頓,二十錢在洛陽乾不了什麼,但在此,能讓一位父親,不用再拉下臉麵討飯,而是用肩膀扛起一個小家。”
喜歡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:()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