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想要的究竟是什麼?朕能幫你解決。”
陳娥抬起頭,她早已哭成淚人:“民婦並非是得寸進尺之人,民婦隻想要一個道歉,隻想將夫君的屍骨帶回去立個碑,周坊主咄咄逼人,趙縣令從未正視民婦的要求,滿府君……”
她說了很多,劉辯靜靜的傾聽著。
都是不過分甚至是合情合理的要求。
能看的出來,她是個心地不錯的女人,怪不得二虎要一路跟著,傾儘一切也要將其贖出來。
對於陳娥來說,二虎或許是她生命中最溫暖的光,如今二虎死了,她沒想恨過任何人,隻求一個公道,往後能好好撫養孩子長大。
她並未對大漢失望,正是因為大漢的發展,才讓這對苦命鴛鴦有了重逢的機會,誕下愛的結晶。
簡簡單單又樸素的訴求,為何發展成如今的局麵呢?
趙縣令被貶的冤嗎?從理性角度思考,劉辯認為不冤。
從感性方麵考慮,劉辯覺得更是覺得他該死。
是,趙縣令所做的一切為宜陽帶來不少好處。
但失察、瀆職之罪跑不了。
哪怕現階段剛剛起步,趙縣令身上背負三萬百姓,應該日日做到警醒商人的責任,在屁股後麵追著商人進步,最大程度避免悲劇發生。
而不是每次等著出了人命,再按照糜竺的規定促使商人完善設施。
說白了,朝廷製定的一切規定,都是最後一道保險,是避免局勢惡化到失控的防撞係統,不能成為常規應對手段。
提前減速和主動刹車是管理應該做的,每次都指望最後那道保險,還要駕駛員做什麼?
至少在劉辯收到的所有消息中,趙縣令沒有儘到以上責任。
非得等人渴死,朝廷罰了商人錢,商人怕再罰錢增加飲用水其實已經晚了。
悲劇已經發生。
周坊主冤嗎?他冤不冤已經不重要了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有句話劉辯沒說錯,他能撿回一條命,已經可以燒香拜佛了。
陳家堂姐那些人可惡嗎?可惡,但情有可原。
世上愛錢者占據大多數,陳家堂姐她們的嘴臉再可惡,對比商人,已經算是和藹可親了。
人就是如此,若人人都不愛錢,無欲無求世界才亂了套,文明又何談延續。
那些被幾句話哄騙的宜陽人傻嗎?
傻!可與其說他們傻,不如說他們是受害者,遭到了蒙騙。
他們也有閃光點,共情能力比他人更強,若換一個局麵,國破家亡時,世人皆愚昧,但有那麼一群憤青,聽幾句口號,就敢頂著槍口往上撞。
哪怕明知是死,也要將血灑在敵人身上。
以悲壯之血,點燃一個民族的血性。
他們明明可以機靈一點,哪怕往口袋中塞把剪刀,也能給予敵人致命一擊。
掌權久了,劉辯發現自己越發冷靜,不再因為一點小事就對一個人輕易下判斷。
對待芸芸眾生,不能以簡單的規矩和自以為的三觀去評判,人並沒有這麼簡單。
陳娥還在哽咽訴說著:“民婦現在什麼都不奢求了,隻希望能撫養成兒長大,將來能夠報效國恩。”
劉辯回神,點頭道:“你的孩子馬上就會有人送來,朕知道你是個明事理的人,朕心裡不好受是真的,朝廷的路要繼續走也是真的,朕所做的一切,隻是希望將來能有一天,再也不需要明事理之人受冤屈,那一天你看不到,朕同樣看不到,但朕若不做,往後這片土地的百姓,還要忍受千餘年,才能迎來扛起大纛者。”
喜歡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:()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