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恢複過來的百姓加入救援隊伍,讓劉辯壓力驟減。
岸邊搬運攙扶、伐木、製作沙袋等工作都比較簡單,可以放心的交給他們去做。
還有一件值得欣慰的事,郭嘉及程昱各自來短暫告彆,表示會帶著急缺之物回來。
劉辯來到岸邊,拿著地圖研究著。
有羽林郎上前道:“陛下,您幾天沒合眼了,睡一覺吧。”
“朕不困。”劉辯隨口應付一句,繼續對著地圖比劃。
目前出去的搜救的小舟有五十舟左右。
主要的搜救範圍還局限於城池南側。
再深入一來一回需要的時間太長,有那麼多時間,不如在南側多救幾個人。
暴露出一個問題。
北側百姓怎麼辦?
那邊靠著黃河,最先被淹,一直苦抗到今日都不得救。
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這兩日的耽誤,原本有生還的可能,卻病死。
劉辯推測,程昱所說的八千人,目前一大半都處於北側。
在地圖上簡單規劃一陣,劉辯抬起頭,命令道:“去,給朕點一百人來,再催促儘快造齊五十舟。”
“這……”
“百人裡麵一半羽林衛一半精壯百姓。”
“喏!”
造舟幾日都沒停,如今停靠在岸邊的舟數,距離五十還差一些。
人倒是很快找齊,劉辯不打算等,轉身望向眾人,道:
“兩兩一組,帶上足夠的繩子、乾淨水,羽林衛劃槳,百姓沿途喊話搜救,木筏不夠的等造好再跟上,劃到衙門位置,上船。”
“喏。”
大家動作很快,劉辯也上了其中一個木筏,不管羽林郎如何勸都沒用。
船群出發。
湖縣衙門位於城池中心,掠過一間間房屋的屋頂,花了小半個時辰,能看到水麵上看到衙門的牌麵。
正大光明四字被淹沒一半,小舟停穩,劉辯起身準備登上衙門頂。
或許是一下子起身太猛,劉辯腳步一個踉蹌,大腦瞬間空白,整個世界天旋地轉,充斥著耳鳴。
“陛下!”
羽林郎麵色大變,上前將其攙扶。
劉辯晃晃腦袋,恢複意識,“朕沒事。”
有驚無險的踏上屋頂,劉辯向四周環視,下令道:
“調出十舟,圍繞朕站的地方靠攏,將木筏用繩子串聯綁在一起,固定在此處。”
眾人麵麵相覷,按照他的吩咐照辦,木筏與木筏相連,最後與衙門連接,使木筏能穩定的漂浮在原地。
劉辯看了看,又調了四舟填補進去,弄出一塊教室大小的空地。
他的想法很簡單,這麼慢慢搜是來不及了。
北側半邊城池的百姓,非得等死不可。
所以劉辯要在這建一個中轉站,等救到這裡的人多了,就可以發哨箭,引其他正在搜救的舟前來接人。
劉辯重新拿出地圖,東北側民房要更多些。
他剩下的還有三十六舟。
“調十五隻小舟去東北方向救人,將人救到此處。”
“剩下的一半去正北方,一半去西北方。”
命令傳出,花了一會兒分組,分完各舟出動。
留在劉辯身邊的有二十八人。
他們的舟用來固定空地了。
劉辯給他們也安排的任務,會水的下水拆木板來擴大空地,不會水的將中心凸起的衙門頂給拆了,儘量平整些,加大空間利用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