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臣並未等待太久,宮門掐著點打開,小黃門的聲音接著響起。
“百官進宮!”
大臣們最後整理了一下衣袍,然後三三兩兩的步入北宮。
崇德殿內,原本台階上空閒的龍椅,增設了一個位置,被珠簾包圍。
此外,他們還注意到,一夥大臣早就在崇德殿站好等候。
都是生麵孔,但大多能叫出名字。
他們是太後屬官,全是兩千石以上的比卿官吏。
有中兩千石的長樂宮少府,還有詹事、太仆、衛尉等人。
大長秋、中宮仆、中宮尚書等儘在。
除了太子的東宮有著翻版小朝廷,太後也有。
而且太後的小朝廷實權高的很,除非天子將太後圈禁,或者用彆的辦法將小朝廷滲透,否則太後能隨時接管朝堂,將大朝廷重臣下獄。
百官搖頭歎氣,接下來一段時間,朝政將會由太後主持,也不知是好是壞。
大臣們各自在自己位置站好,等待一陣後,傳報聲傳出。
“太後駕到!”
“臣等參見太後,太後萬年,大漢萬年。”
群臣參拜。
何太後從側門走出,看向下方的臣子,眉角蘊藏怒氣。
若不是這群沒用的大臣,皇帝何至於累成那個樣子。
何太後不是第一次到這地方來,在場不少士人老臣,何太後都認得。
何太後心中冷哼,重新走向龍椅左邊的側椅。
大長秋倚清替她掀開珠簾,等到何太後坐下,冷淡的聲音從珠簾後傳出。
“諸卿免禮。”
大臣們謝恩,天子秋巡這段時間以來,朝中一些大事都暫時擱置,不少臣子有事要奏。
但誰都沒有第一時間開口,今日太後臨朝是個什麼情況,還得先看看。
在大漢,太後權和天子權時常對立,雙方劍拔弩張屢見不鮮。
類似文帝和薄太後那種和睦一體的,反而是少數。
如今天子已然親政,卻突生變故,太後重掌朝局,裡麵的水深的很。
大朝廷裡有太後黨嗎?有的,隻不過不起眼,處於微末。
今日不知是得到授意,還是壓不住內心的迫不及待,第一人很快站了出來。
一名老禦史走出,揚聲道:
“啟稟太後,老臣有本要奏。”
“卿所奏何事?”
“老臣要彈劾尚書令荀彧!”
殿中群臣嘩然。
禦史大夫陶謙冷汗直冒。
壞了,禦史台成出頭鳥了。
他內心擔驚受怕,根本就不想得罪人。
要說劉辯看得最錯之人便是陶謙了。
當初徐州鐵板一塊,得想辦法將陶謙調走,於是劉辯就帶著陶謙回來當三公,既可以和平掌握徐州,又可以使陶謙這個外來戶去捅朝廷士人。
隻是沒想到,陶謙完全就是個不粘鍋,沒達到禦史早上彈劾,下午司隸校尉就展開抓人的效果。
珠簾後的何太後看不出喜怒,聲音依舊平淡:“卿要彈劾他什麼?”
老禦史快速道:“尚書令在其位不能為天子分憂,政事荒廢,以至於天子事事親力親為,且此人結黨營私,唯親而用,做不到賞罰分明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