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聲諸公,把除劉虞外的人喊激動了。
平日裡大夥腦袋再怎麼靈光,可他們都年輕。
眨眼間他們成九卿了,大漢金字塔塔尖的人物。
人生從未有哪次感覺如今日般美妙。
荀彧的後半句話又讓他們嚴肅起來。
沒錯,大家雖身份尊貴了,但還兼了尚書台尚書的職位。
而荀彧不僅是尚書令,還是輔臣中的首輔。
大家今後在尚書台辦差,沒有規矩亂糟糟的可不行。
荀彧沉吟一陣後,說道:“尚書台離崇德殿近,為了避免諸公來回奔走,這樣,每日退朝之後,諸公先到此辦差,待到正午後帶著奏疏各自回到府衙執行。”
“我倒是沒問題……”
劉虞率先表態,他日常需要處理的事不多,此刻開了玩笑:
“不知首輔大人管飯嗎?”
荀彧微微一愣,隨即笑道:“在下稍後便讓人去多準備些廚子。”
玩笑事說完,荀彧看向其他幾人,問道:“你們以為如何?”
眾人搖頭,並無意見。
荀彧鬆口氣,又繼續定規矩,“尚書台處理奏疏不是胡亂處理,千石以下官吏所呈送奏疏,我等要當日進行批複。千石以上,比二千石以下官吏所書,我等需持赤色筆在尾部抒寫意見,再交由天子批複。兩千石以上,必須當日送往章德殿,次日正午前取回,諸位可有異議?”
“異議倒是沒有,不過有一事好奇。”
說話的是楊修,光祿勳的職位代表他以後管的是舉薦人才這塊。
荀彧和善的說道:“不知好奇哪裡?”
楊修看著他,問道:“若同一份奏疏,我等的處理意見不同呢?”
以前的尚書台荀彧一個人想怎麼寫怎麼寫,以後尚書台可不止一個人。
荀彧沉吟一陣後,說道:“此事在下尚未經曆過,這樣吧,意見不同者便將不同的提議寫下。其他人著重向天子分析兩項不同提議所帶來的弊端及益處,並在支持意見後署名。不知諸公以為如何?”
向天子分析利弊是臣子的本分。
署名則是能讓天子清晰知道,九卿對某件事的態度。
荀彧沒在尚書台玩一言堂,而是充分給予九卿尊重,並給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提議。
當然,荀彧更清楚天子拔高尚書台的目的,還明白將他稱為首輔的含義。
所以他又補充了一句:“在下還有一事需要向諸公說明,諸公雖兼著尚書台尚書,提案權和否決權,在在下這裡。”
眾人麵麵相覷,大致明白了荀彧的意思。
比如朝廷需要尚書台處理太後屬官,尚書台的尚書們可以坐在一起討論。
但不管如何討論,尚書台最終交出的答卷,是由荀彧來決定。
他可以給麵子順從大多數人,亦可以選擇毫無顧忌。
當然,荀彧若選擇不顧及,奏疏交到天子那了,九卿可以選擇回到各府彈劾,但天子一旦批複荀彧奏疏就必須執行。
至於推行下去有沒有阻力,就是後話了。
大家夥其實心裡都明白,在九卿兼尚書台尚書的那一刻,尚書台的地位就被拔高到淩駕九卿之上。
不過好在他們並不是被壓成了下屬,大家進入這裡是在決策,而不是成一個下人被荀彧使喚。
所以倒沒什麼好不能接受的。
荀彧見他們都支持,便道:“諸公都答應,那便將其製成章程,等到其他人回來,便由在下提案,統一送往章德殿。”
眾人點頭,規矩便定下了。
荀彧沒浪費時間,帶著大家辦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