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辯由衷的露出笑容,這樣的朝廷,任何事都能辦的輕鬆。
他想到一人,看向荀彧位置。
荀彧眉眼含笑極為開心。
他不會因為有聰明者嶄露鋒芒而擔心自己的地位。
反而高興有人能來和自己一起扛起擔子。
現在朝廷能扛擔的人可不止楊修一個。
賑災及後續修繕河道之事,輕鬆敲定。
劉辯繼續和百官溝通起政事。
這次輪到皇甫嵩奏事,“陛下,秋季已經接近尾聲,征西軍要回來了。”
劉辯笑意收斂,又是一年要結束,袁紹曹操他們回來,將為大漢添上又一個實控州。
“戰況如何?”
“回稟陛下,據半月前傳來的信件說,氐王被擒獲,涼州全境收複。”
隨便皇甫嵩的彙報,周圍議論聲漸起,劉辯皺眉問道:
“既然半月前戰事就停息,為何朕沒聽說有什麼搬師的消息?”
“征西軍讓於闐國給拖住了。”
“於闐國?”
不僅是劉辯,大部分新大臣對這個名字也沒印象。
王允倒是聽說過,解釋道:“老臣有所耳聞,這於闐國原本隻是一小國,每年會向大漢納貢,如今中止了。”
“不錯,”皇甫嵩點頭:“據信中所說,於闐國接連吞並友邦,已發展成為大國。部分涼州叛賊敗逃至其勢力範圍,袁紹擔心其領兵來犯,目前正在與之斡旋,並請示朝廷多留駐軍。”
劉辯眉頭皺的更深,這個於闐國不會是那個橫跨一千多年曆史,被唐朝打服後君王改姓李的那個吧?
劉辯回神,問道:“太傅可還知道更多消息?”
王允知道的也不多,“老臣大概就知道,五六十年前朝廷兵發於闐國打勝,於闐國於二十年前報複,朝廷再次發兵,將其幾乎打到亡國……”
劉辯正襟危坐,就是他印象裡的那個。
亡國?不存在的。
此國吞並了十幾個大小國家,重新崛起。
直到北宋都還有於闐國的存在。
剛收複完涼州,又和一個麻煩精接壤。
打完全不在劉辯考慮範圍,主要是耗不起。
留些人馬在涼州以防守為主,是朝廷目前的最優解。
思考一陣後,劉辯道:“此事非同小可,午後到章德殿商議。”
眾臣並無意見,皇甫嵩退了回去。
奏事繼續,這次奏事的是荀彧,他呈上尚書台今後的章程給劉辯過目。
裡麵的條目雖然簡單,但規矩立的還不錯。
一個馬馬虎虎的內閣雛形,需要完善更改的地方挺多,但就目前來看,運轉沒問題。
劉辯注意到其中一條,說什麼兩千石以上官吏奏疏,當天要送往章德殿,次日正午前要取回。
劉辯笑問道:“連朕的行程都被荀令君安排了?”
荀彧拱手道:“二千石以上為朝廷重臣,所書奏疏都是國家大事,不可拖延太久。”
“嗯,說的好,朕允了,當日的加急奏疏,朕當日處理完。”
劉辯當場答應,給群臣做個表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