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來的一陣子,劉辯陷入沉寂狀態,坐看各種事態發展。
北方各州才子在聚集,連南方也裝模作樣的有所響應。
朝廷的軍隊在涼州取得大捷的消息傳遍四海,南方一下子就老實許多,大司農荀攸成了忙人,南方郡縣欠下的賦都交了上來。
河南尹張昭不同於前幾任,他的理念似乎是抓舉孝廉?
反正如今在大張旗鼓的搞考試,引起不小轟動。
司隸校尉滿寵則是在重修漢律,如今的他可以動手做他想做的事了。
平準令糜竺更忙,他玩了三出大的。
其一,給商人普及印刷術,帶他們賺錢。
其二,在洛陽試點推行收商稅,朝廷抽兩成進口袋。
最後就是奇思妙想的給洛陽所有的殘障人士、無所依者做了個登記。
之前連年的戰亂,讓這個數字多達數千。
然後糜竺就將這幾千人擺在那,哪家工坊、商人能領走五個,就可以減免賦稅。
領走十個,他去協調要地要工匠。
領走二十個,一係列優待策略及榮譽牌匾、頭銜……
總之,操作下來,當天就有一千多人被領走,他們身體有殘缺,但能從事一些簡單的清潔打掃等工作。
糜竺的聲望大了,有人將他尊稱為糜菩薩。
糜竺不敢居功,到處說是天子的仁德。
這件事所造成的影響不小,雖然隻針對了殘疾者,但民心卻通過這一件小事聚攏,凝聚力增強。
新的尚書台在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。
政務處理速度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當日投票通過的決議,回去後必須執行。
否則全程不發一言隨波逐流的滿寵,可不是個花架子。
今日尚書台格外熱鬨,熱鬨到三公及兩位上公都來了。
尚書台大殿的布局有著很大變化。
兩邊依次排開對坐席位,中心有單獨的位置,最上方還有一尊席位空置,有著特殊寓意。
右側依次往下是太傅王允、司徒盧植、司空蔡邕,及一部分三公九卿。
另一邊大將軍皇甫嵩領頭,其次是太尉楊彪,再之後坐著剩下的部分人。
尚書令荀彧被眾人包圍,居中協調處理政事。
小小的尚書台,如今成為整個大漢的大腦,所有決策都要經過這裡,一旦通過便通令全國。
連劉辯的動作都繞不開,隻不過大家一聽說是天子的意思,都不約而同的高舉雙手。
天子是什麼?那是千古難遇的聖君,為臣子者,隻需要聽命去辦事,就能博一個賢臣的美名。
看不懂局勢的人,早就在一次次清洗中被掃出朝廷中樞。
荀彧處在中間,與大家捋清楚小事之後,開始今日第一個大的議題。
“洪水的後事,仍然需要料理。”荀彧說著話環視一周。
眾人停下手中批閱奏疏的動作,齊齊看過來。
弘農是楊家的老家,楊彪最先發話,“調集屯田軍,刻不容緩。”
以屯田軍的開荒、建設能力,至多一年,弘農便可恢複繁榮。
荀攸搖頭接話,“屯田軍讓光祿勳要了去,接下來半年都有任務,哪怕現在發出調令,最快也要一月才能抵達洛陽。”
“光祿勳?”楊彪眼睛一瞪,看向對麵楊修。
楊修輕咳一聲,尷尬道:“青州那邊,太窮了。”
彼時的他身為青州牧,隻顧著往自己兜裡揣好處。
兜是什麼?青州。
楊彪隻覺牙疼,大水差點給自己家衝了,倒黴的是重建災區的人手還被兒子要走了。
屯田軍調不動……救災還如何進行?
難題困擾了眾人幾息,隨後逐漸有人將視線落在荀攸身上。
大漢新任錢袋子!
國庫如今有多富,他知道。
荀攸被全場環視,不能當看不見,清了清嗓子,發表意見:
“洪災致使數萬百姓流離失所,依我之見救災刻不容緩,國府可緊急撥出八千……”
“咳咳!”
一聲咳嗽打斷他的發言,是盧植的聲音。
荀攸立馬將到嘴邊的八千萬咽下去,改口道:“國府拿出八十萬。”
眾人眉頭一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