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來了。”身邊滿寵提醒一聲,劉辯眺望而去。
果然見到漢旗飄動,不等他發話,司空蔡邕、大鴻臚戲誌才兩人走了出來。
“奏樂!”
“擊鼓!”
如今的朝廷,有足夠的底蘊,追溯典籍,辦場鼎盛時期的凱旋典禮。
鼓、鐃、笳齊響,《朱鷺》樂高亢響起,數百名樂師鉚足了勁。
激昂的音樂頌將士如朱鷺勇猛。
行進的漢軍隊伍停下,欣賞著正值高潮的音樂,他們並沒有隨著樂聲熱血沸騰,反而出奇的寧靜。
到家了。
熟悉的大漢樂器,拂過他們的心。
百姓則是另一種狀態,不少人漲紅了臉,年輕的漢子們,目光灼灼望向那些挺直胸膛的甲士,幻想著自己能成為他們的一員。
現在加入漢軍可不簡單,需要經曆嚴格篩選。
否則能當個備倭兵就不錯了。
一旦篩選通過,會有軍隊拿著紅綢、糧食、錢財、布帛去家裡領人。
裡長相送,全家光榮。
還有機會立下戰功,在城郊接受百官及天子的接見。
《朱鷺》樂奏至尾聲,樂音悠揚,使人寧靜。
眾侯領銜,征西軍繼續進發,行至天子腳下。
音樂又是一轉,以塤、瑟為主的《戰城南》樂響起。
此樂哀而不傷,祭陣亡者,慰魂歸天。
這次每人都被琴音感染,再大的勝仗,可仍有漢軍將士,倒在涼州苦寒之地。
北軍將士右手握拳錘在胸口上,一動不動,致以大漢三十萬精銳最崇高的敬意。
曹操、袁紹兩人出車駕,袁紹驚奇的發現,天子身邊的人都是新麵孔,而且年輕人居多。
那些張口大道理,閉口聖賢書的老家夥消失的很徹底。
一曲再罷,三軍正要跪地行禮,劉辯率先一步開口道:
“三軍凱旋而歸,朕賜將士們免禮。”
他的聲音話下,傳話者揚聲將聲音傳遠。
“天子賜三軍免禮!”
吩咐完,劉辯眼角言笑,走下工匠為他搭的高台,行至眾將麵前。
為首者袁紹、曹操,身後有四虎上將,呂布、許褚、夏侯淵、夏侯惇、太史慈、徐榮、鞠義、高覽……
戰將數百人。
雖說劉辯賜了將士們免禮,但他親自走下來,將軍們不敢托大,紛紛抱拳彎腰。
“參見陛下。”
劉辯暗暗點頭,一個都沒少,他的目光率先落在袁紹身上,被那抹依舊鮮亮的披風吸引,一股情緒上湧。
劉辯收回視線,托起袁紹的手,打量了一會兒,感慨道:
“兩年了,本初,朕都快認不得你了。”
袁紹滄桑了很多,皮膚曬的黝黑,臉上有紫外線照射留下的疤痕,嘴唇也有著不少開裂。
要不是提前沐浴過,真的很難辨認。
好在他那棱角分明的立體五官,辨識度是有的。
“陛下,”
原以為會有很多想說的話,真到了洛陽,滿腔言語都化為情緒,袁紹雙眼含淚,道:
“臣未負陛下所托,陛下也未負臣。”
此話細聽起來有些大逆不道,要是以前那些清流在此,怕是會當場嗬斥。
現在的眾臣見劉辯笑意加深,就自覺的沒插嘴。
隻有少數人知道袁紹說的是什麼。
袁紹出征時,曾與天子定下過一個約定。
“辛苦了,慶功宴上,坐朕身邊,多喝幾杯。”
“臣萬死……”
“旨意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