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支純步兵的三千人,能扛住十倍騎兵的衝擊,甚至打出不錯的戰損。
如果不是親眼所見,說出去彆人都會懷疑說話的人是不是沒睡醒。
軍紀稍微差點的,三萬步兵能擋住三千騎兵就不錯了。
能率領步兵跟騎兵打個平分秋色一比一戰損的,都能被稱為當世名將。
袁紹大概能理解於夫羅的心情,淡聲道:
“這是我大漢最鋒利的矛。”
他都不自覺挺起了胸膛,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。
於夫羅由衷感慨:“神威軍隊。”
不過想到接下來這支軍隊要前往南匈奴,高順還要幫他練南匈奴的兵就高興。
他連名字都想好了,他要組建一支漢械破陣兵。
高順聞詢走出營帳,袁紹客氣的上前拱手,雙方互相見禮後,袁紹上下打量著高順此人。
這還是雙方第一次見麵,但袁紹對此人早有耳聞。
這是一名能讓曹操、劉備、孫堅三人常掛在嘴邊的人物。
什麼重情重義、悍不畏死、勇破敵國、孤身尋屍之類誇獎的話數不勝數。
上次劉備還說,此人時常去南山忠將園打掃,更讓袁紹心生好感,都想認為兄弟了。
“現在並無戰事,高將軍也著甲嗎?”
袁紹奇怪的問,甲胄這東西又重又悶,將領們除了出征都不愛穿,連他自己也是。
高順表情平淡,“陷陣營隨時保持作戰狀態,聖旨一到,最多一刻鐘,全營就能出動。”
從他這個主將開始,所有人除了訓練,無時無刻不在為戰爭做準備。
他治下的陷陣營,簡直就是活生生的戰爭機器。
袁紹暗暗點頭,他要的就是這種人。
“不知高侯是否收到了隨我出征並州的調令。”
高順點頭,若不是收到了信,袁紹幾人不可能暢通無阻的進入他的營帳。
他當場進入狀態抱拳,“末將隨時準備開拔。”
一點侯的架子都沒有,袁紹對他更加喜歡,托他起身,又問道:“高侯可知還有何人善練兵?何軍紀律嚴明?”
高侯不假思索回應:“張文遠,五子軍。”
他跟張遼有著深厚的情誼,足以同榻而眠的那種。
此刻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對方。
倒不是說徇私,張遼練兵確實獨到,善於以少勝多,以弱勝強,靠的就是軍紀。
“張遼,”袁紹眼睛一亮,但隨後很快暗淡下去,搖頭道:
“五子軍怕是動不了。”
拋開以專精斬首、騎兵為主的飛熊軍,大漢兩大公認的無短板的王牌軍分彆是五虎軍、五子軍,九位上將軍顯赫一時。
如今五虎軍出征去了,朝廷自然要留一大王牌在手裡,以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變故。
哪怕是中途北匈奴主力回了東方南下,要抽風跟大漢打決戰,朝廷至少有精銳可派。
袁紹並不短視,知道張遼無論如何也是調不動的。
包括徐晃。
高順沉吟一番後,詢問道:“袁……袁將軍跟劉皇叔關係如何?”
對方稱自己為高侯,他本來想回敬聲袁侯的,總覺得哪怪怪的,幸好改口快。
袁紹沒察覺不對,皺眉問道:“哪位劉皇叔?”
“衛將軍劉備。”
袁紹眉頭舒展,嘴角揚起笑容,“乃摯友也。”
劉備曹操孫堅那三位傻小子,真是他為數不多的朋友,從不斜眼看人。
少年喪父喪母時,是曹操一直帶著他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