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戰場,仍舊聚焦在西線。
但在東線,也出現了大軍調動之跡象。
下邳,是右路軍治所,曹操出現在此處調兵遣將。
他秘密抽調了五萬人,全部進駐徐州前線廣陵郡。
此地的上遊是合肥,對岸為吳郡及丹陽郡,是戰略要地。
孫堅周瑜等水師將領也在廳堂中,孫堅沉吟道:
“廣陵固然重要,但合肥一帶有揚州精兵,他們隨時可以順江而下,貿然由此過江,既可能首尾不接,又可能護不住廣陵。”
他們右路軍兵多將廣不假,可還麵臨防禦線狹長的短板。
曹仁頗為認同,連連點頭,勸道:“大兄,我右路軍最大的作用應當是在此牽製揚州水師,貿然進去恐遭大敗。”
不是曹仁慫,而是地理位置不好。
他自擔任豫徐總督以來,外人都覺得他手握重兵,隻有他自己清楚在這的尷尬。
想要攻取揚州,縱使占據兵力的絕對優勢,明麵上也唯有兩條路可走。
一,從荊州發兵,主力為水師,其他方向策應。
二,先占益州,再從益州發兵,主力為步兵,其他方向策應。
至於豫州和徐州……老實說,哪怕把合肥送到他手裡,他也隻打算采取守勢。
查看地圖就能發現,由豫徐南下,就算平安跨過長江,糧草是從天上往下掉不用擔心後勤,可接下來呢?
接下來他們每走幾天,就會遇到一條自西向東的河流橫在他們麵前。
停下造木筏,動輒一兩個月,跨過去之後新一個問題又出現了。
糧草又斷了,而且再往前行軍一段,還是同樣的河流問題。
在這期間更麻煩的是,大軍時時刻刻都要麵臨背水而戰的局麵。
右路軍不思進取最大的問題便在這。
相反,如果從荊州發兵,順江而下,眨眼間便能抵達合肥,甚至還能順著支流兵臨豫章、會稽等郡。
再說益州,能殺向揚州的路線太多了,而且因為河流大多是自西向東,所以大軍可以順著河流走,一路都不用擔心缺少水源。
曹操抬手敲曹仁腦袋,沒好氣道:
“我能不知道嗎?我在這惹出點動靜,玄德那邊不就輕鬆了?”
曹仁捂著腦袋,又不是隻有自己勸了,為什麼隻打他?
曹操得意道:“袁術以為沿江擺下十來萬人就高枕無憂了,我偏要嚇死他,給他來一個偷天換日。”
現場唯獨周瑜聽懂了他的意思,不過並不讚同。
他思考一陣後,出聲問道:
“你們說,為何非要執著於過江呢?先將合肥敲掉可好?”
合肥在長江以北。
曹仁遺憾道:“合肥留有揚州精兵,非傾儘全力不能攻也。”
什麼叫傾儘全力,就是調遣超十萬人攻打,如此一來,防線必出漏洞。
人少了就是去送死,每日的損失會嚇人。
周瑜不以為意,起身衝曹操抱拳道:“曹公,依孫公先前所說,廣陵五萬漢軍貿然過江,必遭合肥精兵圍堵,致使大敗,何不對這件事大做文章?”
曹操陷入沉思之中,孫堅想清楚了,高興的站起來,說道:
“此計甚妙,不管是圍點打援,還是乘虛而入,都能取得不錯戰果。”
佯攻對岸的吳郡,是一招好棋。
曹操盯著周瑜看了一會兒,意味深長道:
“好,那就這麼辦,諸將立刻回去準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