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子查明袁營以及武陽發生的一切,怪異的地方很多。
劉備沒看出名堂,諸葛亮卻言之鑿鑿,篤定道:
“法孝直及不少益州人士都身不由己。”
包括黃權那些人,估計是剛開始在絕路中,有著自己的算計。
結果算計被龐統識破,把他們架在了不上不下的位置。
若是沒有外力相助,恐怕這夥人真要被龐統給吞了。
劉備沒問為何,皺眉道:“事關左路近二十萬大軍,不可大意。”
諸葛亮點點頭,“若法正無意效忠袁術,還會有其他行為表露。”
“軍師的意思是?”
“助他一把。”
諸葛亮勾起淡笑,再次看向那封信,指著其中一點道:
“皇叔請看,龐統讓他督造弓箭,明日,我們轉佯攻為主攻,逼迫袁軍箭矢消耗速度加快。”
法正要是在磨洋工,諸葛亮心裡就有數了。
接下來龐統會著急催促,然後就看法正是什麼想法。
無能者會怨天尤人,唉聲歎氣,老實認命,就此效忠龐統老實做事。
有能者走上逆天改命的道路,能力不夠的地方就去借勢。
法正稍微動動腦子,就會發現他和漢軍有著不謀而合的追求。
漢軍不希望他為袁軍賣命。
他同樣不想效力袁術。
就看兩邊能不能神交到位,互相理解對方的意思。
劉備點頭道:“好。”
他沒問為什麼,隻知道不把法正弄走,確實棘手。
諸葛亮又笑道:“還請皇叔為在下備上五萬支箭,必要時刻,送給法孝直。”
“沒問題。”劉備答應的爽快,箭矢他們漢軍不缺。
隻要大司農府肯批條子,到韓暨那去,一開口就能造幾百萬支。
……
成都,法正把督造弓箭的事拋之腦後,弄來一些地圖和軍報,研究起前線的動向。
他發現了兩件有意思的事,先是失笑搖頭,看了會兒軍報後又皺眉。
最後眺望起遠方,夜色下的江麵波光粼粼。
短短時間,他的心境有了新的變化及思考。
首先,他想到了破敵良策,派人截斷上遊,漢軍主力渡江時放水,能水淹數萬乃至十數萬人。
龐統那家夥,一味防守和等待新兵,竟然沒注意到這麼明顯的戰機。
可隨後他發現不對,漢軍攻了兩日,不像是在真攻打的樣子,有沒有一種可能,諸葛亮已經派人去了上遊折騰?
要是這樣的話,沙袋他們應該已經造的差不多了,紀靈的腦袋隨時會搬家。
問題又來了,如果他令一支軍隊,關鍵時候殺到上遊呢?
豈不是能將毫無防備的漢軍再淹一次?
越來越有意思了。
他的退路再多一重,可以進一步作死。
哪怕問罪斬首,諸葛孔明若能看透他並且幫一把,他就順勢脫離,此為上策。
若是不能,他就助龐統水淹漢軍,將功贖罪,此為下策。
“說不準是我自作多情了。”法正突然自嘲一笑。
他所考慮的一切,都是建立在漢軍對他足夠重視的份上。
要是人家根本瞧不上自己,前麵所做的一切,都是笑話,既滑稽又可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