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,劉伯溫與劉曄離開左將軍府邸。門口處,韋孝寬拉著一輛馬車等候。
“兩位先生,左將軍已為您安排好住所。”
二人心中湧過一陣暖流,先後上車。
“子揚,你覺得平原侯此人如何?”劉基低聲詢問。
劉曄看人很準。
正史魏諷在東漢末年很有名聲,卿相以下的官員都與他誠心結交。
延康元年,劉備將領孟達率眾投降,曹丕對孟達甚為器重,任命他為新城太守,加散騎常侍;當時的人都稱他有“樂毅之量”。
而劉曄一見他們二人,都說他們必定會叛變。最終魏諷於建安二十四年在鄴城叛變;而孟達則於太和元年與諸葛亮通信,意圖叛亂。
劉曄沉思片刻,答道:“仁厚、急躁、過分重義。”
劉伯溫撇嘴:“這些我道聽途說也知道。不重義的人怎麼會去救公孫瓚?說點有用的。”
劉曄歎息搖頭:“兄弟你提醒了我,天下之大,除漢室宗親治下,你我無處可走。而天下劉姓諸侯有三,趙王、吳王、平原侯。”
“前二者皆不成勢力,僅剩平原侯。可是...唉,平原侯能力不及吳王啊。”
劉曄一副失望模樣,劉伯溫卻放聲大笑:“平原侯如此禮遇於你,授予你我軍祭酒職務,你可臉離開?”
劉曄再次搖頭:“唯以死報恩。”
劉伯溫笑而不語。劉曄現在還站在這兒,就說明了他的態度。
對劉備的能力不太滿意,但覺得對方也並非爛泥扶不上牆,至少具備劉曄心中認定的成事之主須有的品質。
這就好比一對夫妻吵架,妻子嘴上抱怨丈夫不好,明天依舊早起為丈夫準備早餐。
劉曄反問:“那伯溫兄覺得劉備與孫策相比如何?”
劉伯溫哈哈大笑:“放眼天下人主,皆勝孫策。”
馬車吱呀呀的響,劉備站在府門口注視二人離開。
待看不到二人後,他才轉身,臉上表情相當精彩,忍不住小聲呢喃道:“吾又得孔明矣!”
因過分激動,他甚至沒注意到路,直挺挺撞到一個豐滿的女子。
“鄭智?”
“夫君...”
鄭智的喜悅溢於言表:“今早醫匠診斷,我有喜了!”
...
幽州薊縣,易京樓。
公孫瓚最終走上老本行,做起了“快樂宅男”。
如此行徑,可見公孫瓚低下的抗挫能力。
簡雍尚未進入薊縣,便看見了雄偉巨大的易京樓,心中湧起悲涼之感。
公孫伯圭,你怎至如此!
固步自封,唯餘死路。
一路彎彎繞繞,簡雍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長距離,見了多少嚴陣以待的軍卒,總算見到了公孫瓚。
空闊的廳堂中,公孫瓚坐在首位。
坐下左側公孫威郭威)、柴榮,右側關靖。
公孫瓚見到簡雍,仰天長笑,十分自得:“憲和可曾見過如此雄偉之高樓啊?”
簡雍搖頭:“未曾見過,也不稀罕見到。”
公孫瓚笑容唰冷了下來,無趣地蕩蕩腿,命人給簡雍上酒。
簡雍行禮謝過,而後說道:“雍奉平原侯之令前來,為言退兵之事。我主退兵,非遺忘薊侯恩情,實乃形勢所迫,徐州蛾賊虎視眈眈,不得已而為之。”
公孫瓚出人預料地爽快:“無所謂,我不需要青州的援兵。易京樓高十丈,積粟三十萬,有兵萬餘,固守數年,待天下之變,綽綽有餘。”
簡雍沉默了。
關靖抬手擦拭眼淚。純擺爛了。
簡雍沉聲道:“薊侯不若集結剩餘兵力,拚死突圍殺向青州,我主帶兵接應,或許仍有一線生機...”
“一線生機?我在易京樓好好的!冒死衝出去作甚。”公孫瓚厲聲反問。
他說完,關靖已然泣不成聲。
“靖才疏學淺,屢屢被袁紹謀士算計,不能為主公分憂,罪大惡極!”
“不能製衡秦檜小人,致使那兩麵三刀的貨色勢大,攜州郡投靠袁紹,更是罪不可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