麵對新的天下大勢,劉備不得不推出新的政策應對。
鑒於皇叔目前還在打仗,內政方麵暫且不提,交給張居正等人討論,待劉備返回青州後再拍板決定。
現在擺在他麵前急需解決的是戰略問題。
首先,之前劉伯溫給出先南下,後西進戰略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如今天下分兩撥的局麵,因此大戰略並不需要改變。
不僅不需要改變,因為楊堅叛曹,原本計劃中會被曹操占據的部分徐州領土也可以順理成章地收回。
他需要考慮的是先滅楊秀清還是先滅楊堅。
這倆在劉備麵前都十分弱小,一個苟延殘喘,一個兵力隻有劉備十分之一。
《孫子兵法》有言:“十則圍之,五則攻之,倍則分之”
對付楊堅,劉備都不需要耍什麼陰謀詭計,反複攻城即可。
如果楊堅試圖野戰,那就更妙了。
背嵬軍一輪衝刺全滅了。
絕對的實力壓製,你怎麼打?
劉備忽然有一種財大氣粗的暴發戶感。
上輩子總是以少打多,被對方實力碾壓,這輩子總算能打一場碾壓仗了。
楊秀清嘛,十萬大軍劉備都能消滅,臨時拚湊出的幾萬人劉備更不放在眼裡。
劉備甚至想直接分兵把倆人一起滅了。
不多時,徐庶、法正、劉伯溫、劉曄、荀攸、陳登、範仲淹幾人入堂。
劉備詢問:“諸位先生,今蛾賊與楊堅皆備之敵也,不知該先平哪路,可否分兵同時消滅?”
分兵素來為兵家大忌,劉備覺得還是問一問自己帳下足智多謀的謀士們為好。
荀攸提出了一個十分新穎的觀點,他說:“曹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掃平兗豫黃巾,曹仁因宗親身份受其重用,不可謂不居功甚偉。”
“於禁、李典,皆因長於軍事而受曹操重用。”
“劉黑闥更是在北海戰役中給主公造成過不小的麻煩。”
“豈能小覷此四人?”
“然楊堅孤身入徐,身邊不過張須陀楊玄感幾人,便擊潰了一萬曹軍。看似略施小計,實則深謀遠慮、運籌帷幄。”
“東海郡地勢平坦,取之不難。可彭城郡多山,有地利。”
“若楊堅集中兵力退守彭城郡,以彭城郡地利抵禦我軍,左將軍不派兩三萬人絕無可能拿下。”
“那憑剩下的兵馬,主公有十足的把握攻下廣陵嗎?”
“淮河天險,不可小覷也。”
荀攸一番話說得劉備啞口無言。
所以從善如流的劉備當場放棄了分兵的想法。
那麼問題就變成了:先打楊堅還是先打楊秀清。
法正主張先攻楊秀清,理由為:“廣陵有淮河之險,本就難攻,坐等楊秀清修繕城池,則難上加難。”
“正詢問下邳百姓,獲知淮河水位冬季與初春較淺,三月後便會暴漲。”
“若不能在明年三月前渡過淮河,平定楊秀清的事情又要推到明年冬季淮河水位下降。”
“遲則生變,宜早不宜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