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紘覺得自己摸到了劉備陣營的“潛規則”。
按照百科給出的解釋,潛規則是相對於“元規則”“明規則”而言的,指看不見的、明文沒有規定的、約定俗成的、無局限性,但卻又是廣泛認同、實際起作用的,人們必須“遵循”的一種規則。
在不同陣營,就要遵循不同的潛規則。
拿曆史舉例,在曹操帳下,你就最好不要與皇帝有什麼瓜葛,否則就是下一個劉曄或荀彧。
放到劉備這兒,你就最好不要做違背道義或者殘忍暴虐的事情。
張紘在想,大戰略這般重要的事情,劉備大概率不是自己製定的。
就算劉備單獨製定,完成後也該詢問一下麾下謀士的意見。
他還沒有聽到過關於劉備獨斷專行的傳言。
換言之,劉備麾下主要文武應該對他的戰略心知肚明。
但是他們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,也可能是反對失敗了。
那麼這個戰略在劉備心底有多高的地位就顯而易見了。
或者說“義”在劉備心中有多高的地位。
因為劉備大戰略唯一的修改方向就是攻打盟友曹操所在的兗州豫州。他越堅持這個大戰略,就越說明他不願意違背“義”。
興許製定這個戰略的人就是看準了劉備的“義”,才給出這個戰略。
回頭可以打聽打聽戰略到底是誰製定的。
要想劉備修改大戰略,唯一的可能就是曹操背叛了。
張紘如是想。
大戰略上找不到可修改的地方,張紘轉而開始往細裡琢磨,思考大戰略之下,稍微具體一點該如何行動。
他在來之前便考慮過以上內容,現在不過再確認一遍,組織一下措辭。就這麼一會兒功夫,張昭發言了:“主公,昭以為,此戰略漏洞百出,實乃禍國之計!”
“徐州無險可守,若不向西攻略兗豫,非重兵把守不可。”
“如此一來,您焉有多餘兵力進攻揚州?”
“江東之地極為貧苦,不及兗豫多矣。”
“《六韜》言:‘信而喜信人者,可誑也’,諸侯博弈,爾虞我詐,主公萬不能因曹操之虛名而輕信之。”
劉備輕輕點頭:“備固知不可輕信於人。然備素以仁義處世,實不可違...”
張昭突然粗硬打斷劉備,厲聲道:“主公,自古以來,國因君兼聽而興,偏聽而衰。您難道忘了大漢為何遭遇董賊之亂嗎?”
劉備心裡冒出一股火氣。
張昭則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裡,仍自顧自發言,越說越激動,越說越難聽。
最終劉備忍不了了,打斷張昭的長篇大論:“子布所言甚至,備之後會多加考慮。”
“備知子布長於理政,不若暫且做徐州長史,輔佐徐庶處理徐州政務。”
“天色不早,您先請回。”
張昭臉色陰沉,哼哼唧唧地離開。
耳邊沒了張昭的長篇大論,劉備長出一口氣,扭頭看向張紘:“子綱以為備之安排如何?”